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社科界
陈天社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10-08-22 浏览次数: 1376

陈天社

陈天社副教授

 

简   介

    陈天社,男,1968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曾三度求学于西北大学,硕士、博士师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铁铮教授(现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现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世界当代史和中东史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重点研究领域为巴勒斯坦问题和埃及对外关系。是一级博士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历史学学科梯队成员、世界史专业教学与科研骨干,在世界近现代史和犹太—中东史两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被遴选为200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比较与角力——巴勒斯坦问题中的阿拉伯因素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项目《当代埃及与大国关系》,参加了多项课题的研究,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哈马斯的社会基础与影响研究》。已出版著作2部(专著1部、主要作者1部),累计在《世界历史》、《西亚非洲》、《世界民族》等刊物独立发表论文4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多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7篇。科研成果获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励、郑州市社科二等奖、教育厅三等奖各一项、2005—2008年连续四年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一、简历
出生:1968年12月;
籍贯:陕西富平;
1987、9—1991、7,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学习(本科);
1991、7—2001、9,陕西汉中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
1994、9—1997、7,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习(硕士);
2001、9—2004、7,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习(博士);
2004、7——,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任教,副教授;
2006、6——,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7、8——,中国中东学会理事。
二、获奖及主要荣誉
1、《埃及对外关系研究》(1970—2000)获200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励、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哈桑·班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渊源》获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2006年,郑州大学骨干教师;
4、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10年,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三、主持、参加的重要社科科研项目
1、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比较与角力——巴勒斯坦问题中的阿拉伯因素研究》(主持,完成);
2、2008年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项目:《当代埃及与大国关系》(主持,完成);
3、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哈马斯的社会基础与影响研究》(主持,在研);
4、200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化与中东社会思潮研究》(参加,完成)。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
1、《埃及对外关系研究》(1970-2000)(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当代埃及与大国关系》(主要作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3、《伟人大谋略》(参加),改革出版社,1997年。
4、《世界十大谋略家》(参加),三秦出版社,1998年。
(二)200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
1996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200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有:
1、《国内外学界对埃及外交关系(1970—2000年)的研究》,《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2、《全球化与穆巴拉克的治国方略》,《西亚非洲》,2006年第2期。
3、《合作与冲突:穆巴拉克时期的埃美关系》,《西亚非洲》,2008年第5期。
4、《埃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影响》,《世界民族》,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5年第9期摘录。
5、《阿拉伯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及其影响》,《世界民族》,2008年第2期。
6、《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影响》,《世界民族》,2009年第3期;“Palestinian Refugees in Arab Countries and Their Impacts,”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Vol.3,No.3,2009.
7、《一部研究中东城市史的开拓性之作》,《西亚非洲》,2006年第9期。
8、《通古今之变,著自得之见》,《西亚非洲》,2008年第8期。
9、《论哈桑·班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渊源》,《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论埃以“冷和平”关系的形成及原因》,《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3 期摘录。
11、《约旦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及影响》,《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2、《论哈马斯生存的社会基础及影响》,《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3、《支持还是敌视?——试析阿拉伯国家与哈马斯关系》,《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Support or Host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ab Countries and Hamas,”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Vol.4,No.2,2010.
14、《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对立:巴以和谈屡陷困境的根源》,《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5、《萨达特时期美国对埃及援助的效果与背景》,《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
16、《立足于现实和时代需求,寻觅史学科研生长点》,《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7、《埃及与巴勒斯坦问题》,《中国民族》,2005年第4期。
18、《约旦与巴勒斯坦问题》,《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
19、《处境尴尬的以色列阿拉伯人》,《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20、《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双重性》,《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4 期。
21、《一部凸显史料性与现实性的学术力作》,《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22、《溯犹太民族史,察以色列国风云变幻》,《犹太研究》,第7辑,2009年5月。
23、《世界史科研生长点确立问题研究——以研究生教育为视角》,《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4、《世界史当代史教学的几点体会》,《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五、学术活动
1、2004年10月,西北大学,中国中东学会,中国中东学会年会;
2、2004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世界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
3、2005年10月,郑州大学,“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
4、2005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史学会世界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5、2006年7月,河南大学,“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
6、2006年10月,南开大学,“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三届学术年会;
7、2006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8、200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
9、2007年8月,北京,中国中东学会年会;
10、2007年11月,西北大学,中东问题研讨会;
11、2008年11月,西北大学,中阿论坛与伊斯兰文化研讨会;
12、2009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伊朗问题研讨会;
13、2010年8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埃及问题研讨会;
14、2010年9月,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中东年会。
六、教学
1、本科生:世界当代史、中东史
2、研究生:世界现当代史研究专题、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
3、全校素质教育课: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伊斯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