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主要著作  语言文学类
天方书话——纵谈阿拉伯文学在中国
发布时间: 2010-04-15 浏览次数: 371

天方书话

经贸大学 葛铁鹰教授

 

书评:吸引人的《天方书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院 陈福康教授
原载《文汇报》2007年09月02日

    看到“天方”二字,也许很多人会在脑海里浮想起在天一方的遥远的异国情景吧。或者,有人会联想到“天方夜谭”一语。在现在人们的口语中,“天方夜谭”渐渐成了奇谈怪论、荒诞不经的同义词;但最初,《天方夜谭》本是一部阿拉伯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的译名,现在则通译为《一千零一夜》。如说到《一千零一夜》,就连许多小孩子也知道了。
 
“天方”是明清时中国人对阿拉伯半岛的一种称呼。我国正史《廿四史》的最后一部《明史》,在最后的“西域列传”中即有天方国传。我国清代著名回族学者刘智,就翻译过有关伊斯兰哲学、制度、历史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诸书。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有着长久的传统友谊。从19世纪以来,中阿人民更成为反帝斗争中相互同情和支持的兄弟。然而,现在我们的普通读者,以我为例,对于中阿文学交流方面的历史却所知不多。论述这方面历史的书也很少见。因此,近日欣喜地看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葛铁鹰写的《天方书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由出版社加上了一个副标题:《纵谈阿拉伯文学在中国》。书中提供了很多生动而有意义的史实,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大师缘”,谈我国文学界、学术界大师级人物与阿拉伯文学的关系;第二辑“译介记”,为阿拉伯文学中译方面的掌故和逸事;第三辑“夜谈录”,则专谈《一千零一夜》在中国的话题;第四辑“古籍抄”,写的是有关阿拉伯的古籍;第五辑“华夏情”,介绍1950年代中国作家有关阿拉伯国家的作品。由此可见所谈非常丰富,也并不仅仅是“纵谈阿拉伯文学在中国”,实际包括了更多的内容。 
    即以第一辑来说,作者就写到了鲁迅、林琴南、周作人、刘半农、茅盾、叶圣陶、老舍、胡愈之、顾颉刚、冰心、巴金、徐志摩、朱湘、叶灵凤、夏鼐、吕叔湘、冯宾符等等名人与阿拉伯的文学因缘。有许多事情是人们不大知道的。再如第三辑,谈了《一千零一夜》与中国章回体小说的比较,谈了中国人谁最早翻译此书,谈了此书在中国有多少种译本,谈了书中女主人公的中文译名“有1001种”等等,都使人读后感到津津有味。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阿拉伯研究专家朱威烈教授的博士弟子。此书是他的学术研究的副产品,也是化艰深为通俗的学术随笔作品。当今有所谓“比较文学”,但我们读过一些比较文学专家写的东西,常常不是故弄玄虚,就是空洞无物。此前我读过卫茂平先生写的有关德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中国文学在德国的影响的书,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比较文学研究。如今我读葛铁鹰的书,也有这样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书也是填补空白之书。 
    当然,读者的要求是“得陇望蜀”的。我就觉得还有点不满足,例如,第一辑“大师缘”中忘了写到郑振铎。郑先生早在1920年代写的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史《文学大纲》中,就写了阿拉伯文学的专章;郑先生最后因公殉职,也是在赴阿拉伯国家访问的途中。借用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来说:“对此公我们不能吝惜笔墨”。作者在本书序言中还讲到,他有愿望以后再写《天方诗话》、《天方史话》……,以及在完成《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文史卷》后再写《地理卷》、《综合卷》……我们期待着他的新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