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新民晚报:巴以新冲突,为何以色列大打出手?
发布时间: 2012-11-24 浏览次数: 88

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巴以新一轮冲突持续8天后,达成停火协议。这次冲突因何而起?规模为什么会那么大?停火能否真正实现?我们请专家作一番解读。

1 边缘化处境增添反以情绪 哈马斯主动出击赚足眼球

问:巴以最新一轮冲突因何而起?

答:众所周知,巴以间过去发生过无数次冲突。很长时间以来,诸如“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向以色列目标发动偷袭,以方予以大规模军事报复”的报道时有所闻,以至于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巴以冤冤相报何时了?”对此,许多分析家早就指出,只要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中东就永无宁日,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从这个层面看,巴以今次的冲突其实就是双方长期矛盾的“间歇性发作”,问题依然出在根子上。

但这次冲突也反映了巴勒斯坦问题的一些新情况。我们知道,这些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东地区也正在经历着剧变,去年以来的阿拉伯动荡对整个地区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巴勒斯坦问题却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甚至,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了。我们看到,这些年巴以关系乃至阿以关系并没有因为国际政治的发展及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而有所改善,相反,彼此间的不信任和互相仇视有增无减,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度也明显下降。这大大增加了巴勒斯坦人的失落感和由此引发的焦躁和不满情绪。前不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不顾美国和以色列反对,再次向联合国提出“入联”申请。虽然胜算不大,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巴方显然希望通过这样的强势举动,重新唤回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重新关注,并借此向有关各方施压,推动巴问题的解决。

这次,在美国大选刚刚尘埃落定,奥巴马、希拉里及帕内塔等一干要员即飞赴亚洲为美国“重返亚太”铺路,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注焦点又都被叙利亚和伊朗问题吸引过去的大背景下,哈马斯底下的一些武装组织通过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来“弄出点动静”,以引起在首个任期伊始就信誓旦旦地要立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奥巴马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可以被认为是巴勒斯坦人引发这次冲突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联想到最近哈马斯为了得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认同和援助,不惜与曾经的盟友翻脸,在叙利亚问题上重新站队,可以认为,这次其主动出击,一定程度上也有想利用中东大变局后阿拉伯世界普遍出现的反以情绪,摆脱自身孤立困境,赢得阿拉伯国家对自身的同情和支持的意图。从这些天一些阿拉伯要员纷纷到访加沙,一些阿拉伯国家慷慨解囊,连阿盟秘书长也向加沙表达敬意的情况看,哈马斯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连西方一些媒体也表示,在新阿拉伯世界里,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人代表获得的承认多得不能再多了:“以色列的空袭在军事上削弱了哈马斯,却在政治上加强了它与其他国家交往的能力”。但笔者认为,哈马斯这种不惜以牺牲成千上百巴勒斯坦平民生命财产来博取政治资本的做法并不足道,虽然赚足了眼球,但是增添了仇恨,其结果是双方更难建立推动和平进程所必须具备的信任基础。

2 以色列遵循惯例以暴制暴向各方强调所受生存威胁

问:以色列政府出于什么考虑敢于大打出手?

答:以色列由于其特殊的建国历史,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恶劣的周边环境之中,因此,以色列一向把维护自身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除了在安全防御方面做到极致之外,以色列还依靠其强大的情报体系,常常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法定点清除其认为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威胁。对于直接的安全威胁,以色列更是惯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予以重拳回击。以色列历届总理,不管是行伍出身的拉宾、巴拉克、沙龙还是从未有带兵打仗经历的佩雷斯、奥尔默特和内塔尼亚胡,无论其政治倾向是左是右,在打击所谓的安全敌手时都从不手软。战术上,他们通常采取大规模、高烈度的报复手段,以图一举削弱对手,让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缓不过神来。在数十年的巴以冲突史上,“牛刀杀鸡”的案例不胜枚举。从这个层面看,以色列这次大打出手也可以说是遵循了这样一种惯例。以色列内政部长伊谢近日就表示,以军“行动的目标就是把加沙送回中世纪,只有这样以色列才能平静40年。”

当然,除了安全上的因素,政治考虑也往往是决策者决定采取行动的一个主要的推力。所谓政治考虑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国内政治。回顾历史就可发现,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有许多次都是发生在以色列大选前夕。最典型的一次莫过于20009月,当时还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的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为此引发了以巴间持续了两年多的流血冲突,但沙龙的强硬行动却为他赢得了20012月的大选,顺利当选以色列第11任总理。鉴于以色列即将于明年1月举行大选。许多分析家认为,以色列的这一次行动有同样的政治考虑。内塔尼亚胡总理希望通过打击哈马斯向民众展现政府的强硬立场和保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从而为自己加分。

其次是国际政治的考虑。很多时候对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高调打击是为了向国际社会尤其是向美国强调以色列面临着生存威胁,以引起各方对以色列安全的关切和重视。这次冲突发生在中东持续动荡、地区政治格局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之际,以色列此举也是要试探中东变局之后地区和国际反应,同时向各方发出强烈信号:不论地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以色列强硬捍卫自身安全的决心不容置疑。当然,国际政治的考虑也包括对国际和地区反应的评估,并由此来决定下一步行动。

再次,军事技术原因也不可忽视。铁穹防卫系统改变巴以冲突双方游戏规则,令以色列有恃无恐,铁穹拦截有效率,达到70%以上。仅以17日为例,以军方宣布,三天内737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射向以色列,其中245枚被“铁穹”拦截。

目前,美国虽然依旧帮以色列说话,但显然不希望以色列再将事态扩大,而以色列也不愿看到阿拉伯世界反以情绪进一步激化导致其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因此,除非哈马斯方面继续冒险发动新的袭击,以色列在采取进一步行动方面会更加谨慎。

3 见好就收成停火主要基础巴勒斯坦问题将再成热点

问:目前的停火能否持久?这场冲突对地区形势有何影响?

答:虽然巴以双方在多国的斡旋之下停止了冲突,但此前双方在停火谈判中各自提出的条件并没有得到对方的确切回应。据悉,哈马斯的条件一是以色列必须解除对加沙的封锁,二是以色列必须承诺不再对加沙各派别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而以色列对停火提出的条件是,加沙武装人员必须完全停止对以色列的火力攻击。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提出的两个条件其实对以色列来说都难以接受,因此停火能否持久,前景不容乐观。

但笔者认为,在这次冲突中,无论是这次挑起事端的哈马斯还是肆意报复的以色列,其行动都有明显的政治考虑,而从目前的事态看,双方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哈马斯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试图转型,在这次冲突中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表明其已逐步得到阿拉伯世界的认可,这也提升它在巴内部与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的竞争中的分量和地位,两派很可能借此机会再次团结。但若其坚持所谓的条件,继续贸然发动袭击,必然招致以色列更大规模的报复,进而可能使自己遭受重创,若其火箭弹袭击伤及更多以色列平民,也必然受到国际谴责,其这些年扭转形象的努力也可能前功尽弃。

从以色列方面看,奥巴马近期已经再次重申了美国支持以色列行使自我防卫的权利,美国还顶着牺牲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的压力,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由摩洛哥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有关巴以冲突的声明,并且希拉里还亲赴耶路撒冷斡旋,并表示不希望看到军事行动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夫复何求?如果坚持一味追杀到底,不仅让美国犯难,更会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公愤。德国一家报纸最近载文指出,以色列可以再次展示力量,可以用炸弹让人民变得更加激进,但“阿拉伯世界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也将日益加强”。到时候,以色列“面对的将不再是阿拉伯阵营,而是伊斯兰阵营——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双方“见好就收”便是这次达成停火的主要基础。当然,诚如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的那样,只要巴勒斯坦问题得不到公正合理解决,巴以间各种形式的冲突至多出现间歇而不会停止。换言之,任何停火若不能为重启和谈创造条件,那么这种停火也是不能长久的。

此次冲突虽然发生在巴以之间,但本地区各种力量围绕冲突的一些动向也值得关注。埃及、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地区大国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都在第一时间发出谴责以色列的声音,并积极参与冲突的调解,许多阿拉伯国家还出现了反以示威游行。这些动向至少反映了以下现实:第一,中东动荡一年多后,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关系更趋恶化,反以情绪正在地区蔓延;第二,地区大国争相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以图在后动荡时期新的地区格局形成过程中争取有利位置;第三,在最初对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的盲目热情退烧之后,巴勒斯坦问题正在重新回到阿拉伯人心目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可以预料,巴勒斯坦问题也将再次成为中东问题主要热点和国际关注的焦点。

(作者:李伟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