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中国新闻周刊:探寻巴以冲突仇恨的渊源
发布时间: 2012-11-26 浏览次数: 155

以色列历时8天的“防卫之柱”军事行动终于在当地时间1121日晚间结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晚宣布,巴以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21日晚9时生效。以色列政府与哈马斯组织均宣称在持续八日的战争中击败了对方。

此次停火协议由埃及政府提供“担保”。根据埃及方面透露的停火协议内容,以方停止对加沙地带发动海陆空袭击,包括停止对个人目标实施打击,而巴方停止针对以色列的敌对行动,包括停止发射火箭弹等。

8天来,无数加沙城镇变成焦土,大批巴勒斯坦人遭受至亲离去之痛,而幸存的人们黯然离开家园。难民营里的孩子们早早学会了自立,也许还有愤怒。对于以色列人,这也是一场难言胜利的战争:家园同样被毁,而走上前线的年轻士兵默默祈祷,不知明天会怎样。

根据以色列消息源,尽管巴以双方实现休战,但以色列政府不会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分析称这将成为停火长期化的最大障碍。此外,停火协议要求双方在未来24小时内达成全面停火,这包含了巴勒斯坦与加沙地区的全部穆斯林武装力量,这对哈马斯的领导力是一次挑战。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曾告诉笔者,巴以之间从来是如此,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哈马斯总是不得不以沉重的代价来换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同情,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次冲突最终仍会以双方的停火而告终,那么在停火后,双方均会声称他们获得了胜利,而哈马斯仍然还会像以往一样在停火后向以色列发射最后一枚火箭,以显示自己的不屈服和胜利。

果不其然,就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几分钟,以色列南部城市响起了火箭弹袭击的空袭警报。随后又有报道称巴方军队向以色列发射12枚火箭弹。22日凌晨5点,以色列方面报道耶路撒冷南部西岸定居点古什埃特西翁一辆汽车遭遇巴勒斯坦人开火袭击,犹太人定居点一处以色列国防军遭遇燃烧弹袭击。以军暂时没有回应。不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警告称,如果星期三达成的停火协议不能被有效执行与持续,以色列将选择“更有力的行动”应对哈马斯。

我们知道,巴以冲突,其实是历史上阿以冲突的一部分,整个阿拉伯世界几乎都与以色列为敌,从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开始,就发生了数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顽强不屈,每打一次就获胜一次。那么为什么两个“本是同根生的近邻”会如此势不两立?笔者认为,我们分析国际争端不要“就事论事”,我们要跳出目前的乱局,站在历史的高度,慢慢梳理,找出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分析这个问题。

古代阿以冲突的由来

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也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欧洲人以自己的位置为基准点,以欧洲(法国)为中心向东划分,近东(东欧、土耳其)、中东(阿拉伯地区、中亚)、远东(中国、东亚)。

“中东地区”就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西亚地区。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占中东总人口的70%。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古代非、亚、欧兴起的几乎所有强国都想占据这个交通枢纽。

中东石油储量丰富,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仅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25%。中东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石油被视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令任何强国不能轻视中东地区。近现代欧美列强都竭力向中东扩张势力。冷战时期,中东成了美、苏争霸冲突的热点。

中东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民族关系复杂,冲突不断,最严重的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如果从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集会算起,也已超过百年了。阿以冲突包括巴勒斯坦领土之争、耶路撒冷城归属问题、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叙利亚戈兰高地问题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领土之争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主人,那么,到底谁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最早的居民是属于闪米特人(闪族)的迦南人(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民。根据《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诺亚的儿子闪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从这个角度上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其实都是“一家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建国。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两河流域南部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侵入并征服了迦南人,在那里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希伯来人到巴勒斯坦不久,一度因旱灾迁往埃及,由于不堪埃及法老的压迫,他们又在其首领摩西率领下逃回了巴勒斯坦,据说是上帝“启示”他们回来的,巴勒斯坦则是上帝为他们选中的宝地。

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的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后者占据一块地,以此为据点,他们长期与希伯来人争夺地盘。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两个国家,即南部的犹太和北部的以色列。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犹太人首次大离散。注意,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离开家园故土。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用武力征服了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500多年后,罗马国又占领了巴勒斯坦,开始迫害犹太人。此后直至2世纪,罗马统治者前后屠杀了150万犹太人,至此,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赶出巴勒斯坦。

又过了700多年,阿拉伯帝国赶走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与当地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丁人、希腊人、罗马人等)逐渐融合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后来还与土耳其人融合)。16世纪初,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直到20世纪初。

近代阿以冲突、五次中东战争与巴以分治

在冲突历史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影响下,两个民族都形成了“有你无我”的排他意识,这是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不过,本世纪阿以的严重冲突,与欧美列强插手有关。

由于犹太人在商业贸易等方面非常杰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逐渐在国际和地区贸易上活跃起来,就常常遭到侨居国的排挤、岐视甚至屠杀(英、法、西、葡、俄、德等国都曾大规模驱逐和屠杀犹太人,尤其是纳粹德国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因此,犹太人中逐渐兴起了复国主义思潮。

1897年,以赫茨尔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集会,通过了《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纲领》,号召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这时犹太人国家还只是个梦。但是,这个“梦”却在20世纪,逐渐的成为了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已无战事,西亚也安静了下来,处于被屠杀的犹太人得到了安全。于是,19485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宣告以色列国成立。可是,万万没想到,次日,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却联合进攻以色列,阿以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大力支持以色列,加上阿拉伯国家协作不佳,战争后期以色列反攻得手,占据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此后中东枪声、爆炸声不断,流血冲突事件频频发生。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战争。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同年10月,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遭到顽强抵抗。在阿拉伯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反对和美国、苏联干预下,侵略军被迫退出埃及。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宣告成立,不久,巴解打响反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676月,以色列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连连得手,六日之内占据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等几乎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上百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撤离侵占土地和双方互相承认(这就是“土地换和平”的由来),然而,这个“土地换和平”却被阿以双方拒绝接受。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十月战争。197310月,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突然袭击以色列,约旦、伊拉克、沙特等国也出兵助战。阿拉伯国家首次使用石油武器,对美国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初期阿拉伯国家军队进攻顺利,后来以军在戈兰高地挫败叙军,南线夺回部分西奈半岛并攻过运河,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停火。经多年谈判,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签订和约(不幸的是,1981年萨达特总统却因此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刺杀),1982年以军撤出埃及。此战使西方大国经济损失惨重。从此之后,以色列、叙利亚成为对抗的主角。长期的冲突使阿以双方均损失惨重。埃及、约旦等国先后退出大规模冲突。阿、以双方一些人逐渐认识到:谁也消灭不了谁,只有承认对方,和平共处;若再斗下去,会丧失经济发展的机会。

阿以冲突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之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及、约旦和巴勒斯坦主流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出了“归还(1967年以来占领的)领土换取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阿以冲突。近年来,巴积极寻求和谈解决途径,巴解断断续续与以色列举行多轮谈判。

1964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

198811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11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底,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初,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同年5月,巴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以色列则在巴勒斯坦打击恐怖主义、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条件下,同意从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撤军。但是,协议遭到巴勒斯坦强硬组织“哈马斯”和以色列极右分子的反对。“哈马斯”继续制造恐怖事件,打击犹太人;以色列极右分子也不满协议,于1995年刺杀了以色列的总理拉宾。强硬派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以色列继续扩建犹太移民定居点,虽然与巴勒斯坦谈判,但并不认真执行已达成的和平协议,只撤出约旦河西岸的小部分巴勒斯坦人口稠密地区的驻军。

19997月,巴拉克就任以色列总理,以色列停止了修建移民定居点的行动,并表现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愿望。同年9月,巴以达成了执行怀伊和平协议的备忘录,以方承诺在几个月内使约旦河西岸42%的土地(约2300平方公里)成为巴方单独控制或双方联合控制区,开通加沙至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巴以双方还表示在一年内签署一项永久性和平协定。

但是,巴勒斯坦人要想收回1947年联合国划给的全部领土已没有多少希望,有限的自治离独立自主也还有很大距离。此外双方还有难于调解的耶路撒冷之争和水资源之争等。巴勒斯坦人决不甘罢休,而以色列经济实力雄厚,犹太移民不断增多,不会轻易放弃强权。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怎么回事?

“行动的目标就是把加沙送回中世纪,只有这样以色列才能平静40年。”以色列内政部长伊谢的“霸气”,足以显示以色列官方的态度。难道是犹太人生性残暴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看看他们对面的巴勒斯坦。首先,我们来认识几派政治力量。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笔者不懂阿拉伯语,只知道英语中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拼法是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PLO,汉语简称为巴解组织。1996120日,巴勒斯坦举行首次选举,“法塔赫”获巴勒斯坦委员会中的多数席位,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实质是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其成员在遵守巴勒斯坦国民宪章的条件下可以保留各自的组织机构。成立以来,其成员组织发生过多次分化改组,目前主要有8个游击队组织: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Al-Fatah);人民解放战争先锋队简称“闪电”(Al-Saiqa);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简称“人阵(总部)”;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简称“民阵”;19836,“民阵”和“人阵”宣布组成联合的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解放巴勒斯坦阿拉伯阵线简称“阿解阵”;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简称“人斗阵”;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简称“巴解阵”。

而巴勒斯坦的另外一个重要派别——“哈马斯”则要专门介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由“伊斯兰”、“抵抗”、“运动”三个阿拉伯语缩写而成。成立于198712月,创始人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而亚辛则于20043月在以色列发动的空袭中身亡。

看清“哈马斯组织”的真面目

“哈马斯”是一个宗教性、政治性的组织,主张暴力斗争,反对同以色列媾和,主张巴勒斯坦人进行圣战,用武力消灭巴土地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亚辛曾经说过:“使用自杀式炸弹是任何一个巴勒斯坦人的民主权利。以色列人只懂得这种民主。”而正是自杀式炸弹,让大量无辜平民死伤,遭到了很多国家的谴责。但这些“自杀式炸弹”,却基本上都是用妇女和儿童。

“哈马斯”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其正式成员约2万多人。“哈马斯”拥有下属军事组织,专门从事暴力活动。亚辛为哈马斯确立了一套成功的经营理念,他将哈马斯内部分为三个独立运行的部分——“公开”、“秘密”、“军事”。“公开”部分是负责经营慈善机构:“秘密”部分负责组织,动员和游行;“军事”部分负责的是训练武装人员等等。此外,亚辛制定了一套“自动补缺”制度,一旦哈马斯哪一层的指挥官被以色列暗杀,他的副手将会自动补缺,因此尽管以色列多次针对哈马斯进行打击,但却始终无法对哈马斯构成致命伤。“哈马斯”成立后,经常策划针对以占领军的示威和恐怖行动,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还不时袭击以色列边防军,绑架或暗杀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在以国内引起极度的恐慌和不安。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组织,并取缔它的一切活动。

请注意,他们不单单针对以色列军队,还针对“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也就是说,他们针对普通平民进行了绑架和暗杀。可见,这个哈马斯组织到底是群什么货色?

20076月,哈马斯通过与法塔赫的内战控制了加沙。尽管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多次谴责哈马斯的恐怖活动,强调必须尊重以色列的生存权利。但这个哈马斯组织却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其主要目标就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哈马斯利用各种手段进入以色列袭击平民,并且旷日持久地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

显然,哈马斯针对以色列的打击既非领土争端,也非宗教冲突,而是针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的恐怖活动。以色列前驻华大使安泰毅曾经对中国媒体说:“我们受够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忍受15%的国民生活在武力和恐怖袭击的威胁之下。请中国的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广州每天都被火炮袭击,中国的政府会做些什么?”

安泰毅先生表示:人的生命对于以色列是极其珍贵的,对于整个的犹太文化都是如此。不单是指犹太人的生命,所有人类的生命——犹太人、巴勒斯坦人、基督徒,都是如此。我们对平民的伤亡感到悲痛,但我们不为此负责。哈马斯应当对此负责,他们根本不在乎生命。用妇女和儿童做人肉炸弹的人不珍惜生命。

是啊,用妇女和儿童作为人肉炸弹,去攻击无辜的以色列市民,这难道是一个文明的组织干的出来的吗?这不恐怖?什么叫恐怖?两国交战,弱势一方也决不能成为绑架斩首、屠杀平民的理由,这不是抗争,是反人类的罪行。是恐怖主义的行为!当今世界,有多少国家之间有着领土争端?如果都像哈马斯那样对待土地问题,那将成什么样子?

实际上,哈马斯明确以消灭以色列为宗旨,极力想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并极力将这个全体投入到它的暴力反以活动中,在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实行自治后依然长期坚持用火箭弹、汽车炸弹等恐怖手段袭击以色列领土。

拥有辉煌历史的伊斯兰教是伟大的,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哈马斯呢?他们留给世人的是什么?除了利用妇女和儿童制造的人体炸弹,还留下了什么?

“哈马斯”有何底气和以色列对着干?

巴勒斯坦虽然分裂成加沙和西岸,但是哈马斯敢和以色列对着干,自有他的道理。这就是去年阿拉伯变局之后,穆斯林兄弟会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成为执政的力量,特别是埃及、突尼斯这样一些国家。哈马斯也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一支,阿拉伯大变局后,他的地位和处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埃及通向加沙地带的拉法口岸也处于半开放状态。地区形势的变化,正是哈马斯底气所在。与此相反,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在阿拉伯大变局的背景下出现了恶化。

国内著名中东问题研究专家李绍先曾告诉笔者:他在以色列交流期间,深刻地感受到了以色列对阿拉伯变局之后的两大因素,深感头疼。一是阿拉伯大变局后导致的阿拉伯国家政治上碎片化的态势,这是指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使得国内的反以力量明显上升,以色列有四面受敌之感。比如黎巴嫩真主党、加沙的哈马斯、埃及西奈半岛的极端组织,以及叙利亚局势动荡之后对戈兰高地形势掌控的削弱,还有就是约旦国王也处于危机之中。二是正值伊斯兰在阿拉伯国家明显崛起,穆斯林兄弟会及其他更加极端的伊斯兰力量出现在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政坛,甚至埃及和约旦这两个和以色列有和平条约的国家要求和以色列重新谈判和平条约的呼声不断上升。所以,这些形势的变化,都是哈马斯的底气所在。

然而,在以色列国内,要求荡平加沙、消灭哈马斯的呼声非常之高,但以色列要想铲除哈马斯,必须重新占领加沙。以色列当年之所以撤出加沙,是因为加沙是以色列的沉重包袱,加沙地带面积只有360多平方公里,但聚集着170-180万巴勒斯坦人,人口密度极高,而且大多数居住在三四十年前形成的难民营里,生存环境恶劣。现在的以色列不可能重新再把这个包袱背起来。不占领加沙,不可能铲除哈马斯,因为哈马斯已经把根基牢牢扎根在巴勒斯坦的民众之中。

中东局势,欧美的影响不容小觑。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尹卓少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就表示,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姆尼曾经激烈地抨击奥巴马的全球政策,认为他忽略了中东,尤其忽略了以色列的安全。在从去年开始的一系列中东事变中,以色列最担心的是本国安全受到影响。因为过去那些被推翻的政权,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包括现在岌岌可危的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对以色列的态度还不错。而目前中东地区新上任、新掌权的人物,基本上都被西方称为极端势力,这些人掌权后,以色列安全感下降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多次抱怨美国忽略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安全。

尹卓将军说,奥巴马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大概有70%左右的犹太人投票给奥巴马。但是,他开始第二个任期时,犹太人的投票率就大大下降了,大概只有30%40%。这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对手罗姆尼的攻击。另外,可能还有他在中东政策上的失误,包括他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等等。

此外,这次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较广泛的谴责。美国一向偏袒以色列,但这次在表态时虽然坚持以色列有自卫的权利,但也提醒以色列要保持克制。法国虽然也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火箭弹攻击,但同时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此外,对于以色列不断修建和扩大犹太人定居点的做法,欧盟国家基本持强烈的谴责态度,这得到了阿拉伯世界普遍的赞赏。再加上其他地区国家比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等等运对以色列行动进行强烈谴责。

反向观之,“哈马斯”也就利用以色列最大的靠山——“山姆大叔”的“打盹”和欧盟国家对以色列的不满,再加上其他地区国家对以色列的强烈谴责加强了针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活动,不断的发射火箭弹。

是否会发生“第六次中东战争”?中国在巴以冲突中能作些什么?

中国在中东是一个推动和平、稳定的力量。中国在国际上设置的第一个外交上的特使,就是中东特使。多年来,中国的中东特使频繁地往返这个地区,在冲突的各个国家间做工作,以推动他们间的谈判与和解。但是,中东是一个大国利益的角逐场,没有相当的实力在这个地区很难做成实事。国家实力决定一切,虽然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不断增长,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关注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根据现有的实力,还很难在中东发挥实质作用,特别是在向巴以冲突这样的问题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做力所能及的劝和、促谈工作,但我们不应对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作用给予过高期望。

以色列现在正在准备大选,以色列总理已经解散议会,按照以色列的基本法,大选将在3月内举行。在大选临近之时,对巴勒斯坦的火箭攻击进行强硬反应,有利于现任总理展示保护自己国民的强大形象,获得更多选票。但是,这次军事行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拿捏得当,见好就收,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但如果无限扩大,引来重大伤亡或国际社会巨大压力,恐将事与愿违。事实证明,“防卫之柱”行动的结束,就恰恰说明了这点,所以,所谓第六次中东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

综上所述: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深刻且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耶路撒冷为宗教圣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这一问题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同样,一个巴掌拍不响,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的所作所为如果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会将原本就脆弱无比的巴以关系撕得更碎,把巴以人民,摔向更加悲惨的万丈深渊!再加上美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巴以双方背后的支持与小动作,整个巴以局势十分不客观。

所以,笔者认为,这次“防卫之柱”行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巴以目前的停火则绝对不是和平,而仅仅是休战!阿以冲突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于得到解决。

(作者:治良匡成 时政评论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