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文汇报:美式“叶公好龙”激怒中东民众
发布时间: 2012-12-08 浏览次数: 54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一项民调显示,78%的阿拉伯人讨厌美国,更有80%的阿拉伯人认为美国和以色列是其最大安全威胁。那么,美国究竟如何看待阿拉伯人的反美情绪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潘光近日告诉记者说,美国学界正在对这一问题反思。潘光前不久访问美国,在与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和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等美国著名智库专家们交流时,听取了他们对伊斯兰世界反美思潮所发表的观点。

据潘光介绍,美国专家的观点可以总结为6条,除了“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化”这一条之外,其余5条都与美国自身行为有关。

第一,美国对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的军事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武装干预利比亚到美国无人机不断在巴基斯坦等国的猎杀行动,所有造成无辜者的伤亡行动直接激发了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愤怒。

第二,美国及西方的反伊斯兰思潮。美国牧师和美国大兵焚烧古兰经、丹麦的反穆罕默德漫画、荷兰的反穆斯林电影、导致今年9月大规模穆斯林民众抗议的美国侮辱穆斯林的影片《穆斯林的无知》,这一系列行为极大地伤害了穆斯林公众的感情。潘光认为,美国及西方的反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伊斯兰世界中的反美、反西方极端主义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美国扶植独裁者。于近两年持续的阿拉伯政局动荡,其实一开始就是阿拉伯民众对美国所支持的独裁者说“不”,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也门总统萨利赫由此相继倒台。或许可以这么说,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就是与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关系。不错,美国一直有“非政府组织”在埃及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活动,但这些组织大多以输出美式“民主”为己任,对阿拉伯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切身关注并不了然,所以当穆斯林兄弟会在大批草根民众支持下大选胜出时,美国毫无思想准备。

第四,美国的双重标准。美国在中东的双重标准行为实在太多。例如,以色列可以拥有核武器、但伊朗就不能;在利比亚和叙利亚发生的反政府示威是“革命”,同样的示威发生在巴林,美国却对沙特出兵巴林镇压不置一词;利比亚示威死伤数百,美国对其实施空袭,但叙利亚冲突据称已死了4万人,美国调门很高却又按兵不动。这些自相矛盾的行为让伊斯兰民众怀疑,美国处事究竟有没有标准?

第五,美国偏袒以色列。偏袒以色列在美国政坛由来已久,这与美国的地缘政治、以色列属于西方民主阵营、犹太人在美国社会影响力、相当一部分有着宗教背景美国人把以色列看作“神择表亲”(thechosen cousin)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潘光告诉记者,他对美国专家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们两党没有哪一个党敢说不支持以色列。”由此不难断言,只要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不改变,阿拉伯民众对美国的反感就不会消除。在所有引发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反感的因素中,这一条至关重要。

美国作家、媒体评论人尤金·米歇尔·琼斯这样写道:“美国声称支持民主,但控制着美国外交政策的以色列院外集团却要求美国支持以色列。由此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穆斯林不支持以色列,所以中东任何民选政府当政后必然持反以立场;而由于美国外交政策受以色列院外集团控制,所以必然与中东民主背道而驰。”标榜“民主”,在阿以问题上却又不敢实行民主,不敢放弃偏袒以色列立场,这便是今日美国版的“叶公好龙”。

(记者 唐见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