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湖北日报:从“扩权”看埃及民主转型
发布时间: 2012-12-11 浏览次数: 73

埃及总统穆尔西9日宣布,废除上月引发广泛争议的宪法声明,而宪法草案公投日期则维持1215日不变。尽管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但反对派并“不买账”,而是强调穆尔西此举低于预期,无助化解政治僵局,可能导致更多冲突。

自上月22日穆尔西颁布宪法声明以来,埃及新一轮大规模抗议浪潮已导致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这场围绕总统“扩权”和新宪法草案的冲突,表面上是宪法权之争,但实质是宗教势力和世俗派别之间的较量。世俗派担心以穆兄会为主的宗教势力过于膨胀而决心抗争到底,越来越多的民众也因对经济、生活每况愈下不满加入抗议阵营,使得埃及社会被进一步撕裂,转型之路更加曲折艰难。

这场宪法权之争,也凸显了埃及政治过渡中新旧势力的对立。埃及去年所谓的“二月革命”实际是“换汤不换药”,穆巴拉克虽然下台,但旧有利益格局并未彻底改变。军队、司法体系乃至行政机构中,仍有大批前政权的势力存在,他们与穆尔西等政坛新人互不买账。因此,穆尔西要想推行新政,“扩权”乃是必由之路,但这势必引发博弈。而多数民众因刚刚摆脱集权统治,对重新集权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一些人甚至因此将穆尔西称为“新法老”。

埃及面临的这种政治困境,实际是一种“民主化的烦恼”。纵观埃及的民主转型,其动因不是自身内部因素的成熟,而是外部力量的推动。在国家整合、社会共识、政府权威等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好之前,就急于寻求政治突破,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这决定了埃及的民主之路必然充满荆棘。

作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埃及长期动荡不仅对本国是个悲剧,同时将对整个中东地区未来民主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中东同西方的价值观明显不同,西式民主未必带来幸福生活。西方或许有能力发动“革命”,但没能力控制政治转型的方向。“阿拉伯之春”的能量已在衰竭,中东成不了“民主样板”。

(记者:赵良英)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