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世界新闻报:双重制裁或逼伊朗低头
发布时间: 2013-01-22 浏览次数: 39

2012年底在国内试映的《一次别离,纳德和西敏》,是首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伊朗电影,讲述的是伊朗时下十分敏感的移民题材的故事。影片中,当法官质问女主人公西敏“为什么你的女儿不能在她的国家长大”时,一心想要携女儿远走高飞的西敏无言以对。而现实中,面对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的糟糕现状,越来越多的伊朗人迫于生计,纷纷选择了背井离乡,漂泊海外。

德黑兰市中心的菲尔多西广场附近有一条钱庄街,尽管经济萧条,但这条街的钱庄柜台前仍挤满了兑汇和询价的顾客。但是,面对“天价”美元,多数人只能选择摇头离开。虽然伊朗货币里亚尔兑美元的官方汇率名义上仍是12260:1,但在私人钱庄里早已跌至32000左右。

去年,里亚尔币值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轮暴跌,沦为全球价值最低的货币之一。10月份,里亚尔汇率一度跌破40000,跌幅与年初相比超过200%。伊朗国内物价创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上涨近20%的纪录,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汽车等进口商品的价格更是一夜翻番。

货币暴跌引发了恐慌,民众纷纷涌入钱庄抢购美元,超市里排起了长龙,许多货架被抢购一空。菲尔多西广场附近甚至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这是自2009年大选风波后,德黑兰大街上首次出现群体抗议事件。伊朗警方随后以“扰乱市场秩序”的罪名逮捕了数十名外汇交易商。由于担心受牵连,大部分钱庄一度停止了外汇交易。

其实,去年2月至6月期间,里亚尔汇率曾相对稳定。当时,伊核问题六方会谈重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担忧。但在莫斯科会谈无果而终后,美国和欧盟为迫使伊朗屈服,对伊朗实施了金融制裁和石油禁运,前者引发的支付困难使得更多的伊朗石油买家不得不放弃购买伊朗原油,伊朗国内的油气项目也因此纷纷下马。

伊朗经济以油气出口为主,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每年需以大量外汇进口生产原料、零配件和生活必需品,外贸依存度高达50%左右。在金融制裁和石油禁运这两根“绞索”的共同作用下,本已脆弱的伊朗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而伊朗政府摆脱“被动挨打”窘境的有效选项并不多,尽管此前曾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如禁止个人持有外汇、统一汇率、提高里亚尔存款利率等等,但都收效甚微,不少措施停留在纸上,因得不到民众支持而流产。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形势下,里亚尔汇率变化其实已经成了伊朗核问题敏感走势的晴雨表。如果核问题紧张局面得不到缓和,里亚尔汇率就存在再度大幅下挫的可能性。迫于形势,伊朗很可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帕尔钦军事基地核查问题上作出妥协。

(作者:林路、涂龙德)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