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反对党统一民主爱国党总书记肖克里·贝莱德6日遇刺身亡,总理哈马迪·贾巴利随后承诺重组政府,设立技术内阁。然而,贾巴利所在的执政党复兴党成员7日批评,贾巴利没有征得复兴党同意,“自作主张”。
突尼斯统一民主爱国党总书记贝莱德在家门口遭暗杀身亡。消息传出,引发突尼斯全国动荡。议会要求立即解散现政府重组临时政府,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抗议行动,首都突尼斯市民众于6、7日连续示威游行并与警察产生冲突。
恰此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两周年之际,贝莱德事件引发的社会动荡不仅折射出伊斯兰复兴运动执政下突尼斯社会矛盾的持续激化,同时也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未来前景更加担忧。经济状况不见好转的迹象,不同宗教派别间的角力,宗教势力同世俗派力量的博弈,普通民众与执政集团的冲突,加上域外国家借“新干涉主义”肆意介入所导致的混乱,未来西亚北非难言平静。
首先,困扰该地区多年的民生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高达15%的失业率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由互联网揭露的政府腐败是本·阿里倒台的重要原因。两年来,就业状况不仅不见好转,相反持续恶化,平均失业率接近20%,失业人口一度突破100万,贫困人口随之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11月底超过200万,占人口比达25%。
同样经历了2年动荡的埃及,穆尔西政权执政以来,经济持续低迷,埃镑正经历近10年来最大幅度贬值。在局势动荡前的2011年初,埃及外汇储备额为360多亿美元,而至2012年底,则降至大约150亿美元。
其次,国家政局多变,世俗派与伊斯兰宗教势力之间关系紧张。2011年底制宪议会成立后,突尼斯各党派间纷争不断,修宪工作进展缓慢。2012年7月,突尼斯反对派提议改组政府,遭复兴运动传统派拒绝。总书记杰巴利于今年1月宣布改组失败并无限期休假,突尼斯出现权力真空。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大选成为各党派重新平衡势力的角斗场,包括贝莱德所在的统一民主爱国党等众多反对党不断调整立场相互结盟,同时要求临时政府辞职替代改组。反对派与伊斯兰政治势力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后,社会治安恶化,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卡扎菲政权垮台后,利比亚社会暗疮被揭开。与民众的和平期望相反,中央政府权力仅限首都的黎波里,武装组织遍布全国,各类武器流散国外,威胁着西亚北非的局势稳定。在突尼斯,不仅社会治安堪忧,因政治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更是愈演愈烈,从2日到6日,已连续发生6起针对反对派领导人的暴力事件,诸多著名政治人物先后遇袭。
2010年12月,一个自焚的小贩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执政突尼斯23年的本·阿里逃亡沙特。两年后,以为暴力早已结束的突尼斯民众发现自己在同一条街道上游行抗议。在所谓“阿拉伯之春”的动荡中,伊斯兰宗教势力纷纷借机崛起,出乎欧美等国家预料,其干涉不仅没有为该地区带来和平发展,反而加剧宗教势力与世俗派别之间的矛盾。
一些中东媒体认为,如何尽快找到使各政治力量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重塑被“革命”打破的政治架构和经济秩序,改善民生,恢复治安,让久经动荡后的民众看到希望,才是走出当前局势困境的关键所在,否则再次陷入全面动荡的阴霾将始终笼罩在西亚北非上空。
(记者 黄纯一)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