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总统内贾德最近对埃及进行访问期间,伊朗和埃及的能源官员讨论了伊朗对埃及油气工业的投资以及建造石化装置计划,陪同内贾德总统访问埃及的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卡西米在与埃及能源官员举行的会晤中还讨论了能源安全的问题。
近两周以来,就在全球目光都关注于用核弹“贺年”的朝鲜时,地球的另一端也发生着一些细微变化。伊朗自年初起的一系列高调活动并不亚于朝鲜,其中也包括朝核试验中可能提供的资金支持。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伊朗与之存在必然联系,但朝鲜的三次核试验对于伊朗核问题的走向仍将有着深远的影响。伊朗总统内贾德2月初高调出访埃及,更是引发了全球对于中东局势可能走向新格局的猜测。尽管美国目前仍在继续加码对伊制裁力度,但随着美国能源独立的步伐逐步加快,加之埃及与伊朗关系逐步缓和,中东未来的局势仍扑朔迷离,美国主导的中东政局正在慢慢转变为多元化格局,原先的脆弱平衡也将逐步打破。
伊朗与埃及外交关系的演变
伊朗和埃及作为具有久远历史的中东国家,都是穆斯林世界中的重要大国,但以阿拉伯人和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埃及和以波斯人和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伊朗人一直不和。“二战”之后,两国分别投靠苏联和美国,埃及抨击伊朗“亲犹太投降主义”,试图向伊朗“输出革命”。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萨达特上台,埃及与以色列修好,1978年戴维营协议签署,随后一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局势便出现了掉转。伊朗抨击埃及“勾结犹太复国主义”并试图向埃及“输出革命”。此后在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之中,埃及积极支持伊拉克,两国基本进入敌对状态,伊朗也多次表示有意“铲除”埃及总统萨达特。
不过在1981年萨达特总统遇刺之后,穆巴拉克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更中庸和务实的做法,埃及与伊朗两国对立状态略有缓和,但在地区事务上仍时有龃龉。不过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蔓延至埃及之后,这一局面开始出现转变。埃及作为中东地区最早走上世俗化路线的阿拉伯国家,开始与伊朗逐步靠拢。2012年6月,现任总统穆尔西顺利登上总统宝座,虽然拥有美国留学经历以及偏西方化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但穆兄会的背景依旧令西方普遍担忧埃及会重回伊朗的道路。
虽然这一点目前看起来颇不“着调”,毕竟埃及作为中东地区最早完成世俗化转变的国家,同时又有着与美国近30年的良好外交关系,但事实上,伊朗的原教旨道路在期初同样并不明朗,1979年伊朗穆斯林革命后成立的政府最早也是由世俗势力所领导,数月后经过全民公投才决定成为伊斯兰共和国,经过近2年时间才制定出伊斯兰宪法。最终,直到世俗总统巴尼萨德尔1981年被弹劾后,伊朗政权才逐步被宗教势力主导。因此,埃及走上神权道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此外,埃及自2012年大选后,在国际和国内问题上开始摆脱穆巴拉克时代的中庸态度。对外,埃及试图重新恢复地区大国和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地位,对内,穆尔西希望获取更多总统权利以加强行政能力,也与其此前承诺的口号渐行渐远。因此,即便埃及不会走上伊朗的道路,其对于未来中东地区政局的走向,也将产生更重要的作用。
2012年8月31日,穆尔西在上任后2个月内即出访了伊朗。随后在今年2月19日,内贾德也成为历史上首位登上埃及土地的伊朗总统,虽然遭遇了“鞋击”,也暗示了双方恢复正常邦交关系依旧道阻且长,但双方仍搁置了在叙利亚和教派冲突问题上的矛盾,集中于巴以冲突,伊朗更是高调提出将“保卫埃及和沙特”,这也暗示着中东政局在美国这个主导外力逐步削减之下,正在进入新的时代。一方面是伊朗在美国重压之下,积极谋求与沙特和埃及两大逊尼派国家恢复正常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埃及在历经了近30年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毫无话语权的“屈辱”之后,希望通过参与伊核和巴以问题恢复地区影响。
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走向
中东局势的变化离不开美国在背后的运作,而美元、石油和粮食,这三大美国对全球经济掌控的重要途径中,中东对前两者也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持作用。不过随着近两年页岩油气产量的爆发,历任美国总统所承诺的“能源独立”开始略现雏形。连一向推崇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绿色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也免不了急于求成,开始将低油价和能源独立摆到了可再生和节能之前,总统就职典礼上也再没有绿色的踪影。随着内政部、环保署和能源部等主要能源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离任,奥巴马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抵制态度逐步趋于软化的迹象愈发明显,在这种背景之下,中东局势的变化也不可避免。
虽然从目前来看,美国暂时并不会抛弃苦心经营了近50年的中东,沙特、巴林和阿联酋等国仍旧是美国坚实的盟友,同时也是以色列能够生存的重要保障,而阿富汗、伊拉克等国仍处于变革的边缘,离开美国的控制很容易再度走回极端化道路。另外,即便是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长,中东的供应仍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能源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目前从海湾进口的原油仍占进口总量近1/3,其一是由于沙特为维持外交和政局,对美石油出口价格仍较为低廉;其二是美国新增页岩油多为低硫轻质原油,短时内仍难以替代海湾地区的高硫原油。
不过基于奥巴马全球战略收缩的整体思路,美国对中东的关注度已经显著降低,即便是高调宣称要增加兵力部署以应对可能的伊朗核危机,2月7日,国防部长帕内塔还是宣布因“国防预算紧张”暂不向海湾派驻航母。目前美国在海湾地区航母战斗群仅有一个,这是在过去10年内都鲜有的情况。沙特等国为维持国家安全不得不加大军购力度,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其财政压力,唯有通过提高油价才能实现平衡。于是,在去年多家机构的年报中,OPEC对于美国和全球原油供应的增长最为谨慎,自第四季度开始,沙特也带头削减产量以推升油价。
不过这也给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埃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去年埃及不得不提高苏伊士费率以增加收入。伊朗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在与埃及的对话中也积极推销。周一伊朗媒体称内贾德对埃及进行访问期间,重点讨论了伊朗对埃及油气工业的投资以及建造石化装置计划,同时双方还讨论了能源安全的问题。年初时,伊朗和埃及政府官员也曾宣布,伊朗将向埃及出口原油,同时还将协助埃及建造炼油厂和培训有关技术人员。
因此,随着美国能源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脱离中东的步伐也将逐步加快,在这一主导外力逐步退去的同时,埃及和伊朗等原中东大国,也将积极谋求地区事务中的主动地位,而这也将挑战近三十年来主导阿拉伯世界的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加之逐步摆脱美国控制的伊拉克也在积极试图恢复经济和外交实力,以及对自身安全担忧情绪日益加重的以色列也希望可以在伊核、叙利亚和巴以冲突等问题上“先发制人”,中东局势未来将步入更不稳定的周期。
(作者:刘建)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