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中国民族报:利比亚“反卡”两周年 美国中东政策遇挑战
发布时间: 2013-02-22 浏览次数: 19

利比亚民众有喜有忧

2011217日,利比亚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抗议活动。3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19日,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822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反政府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为纪念这一抗议活动爆发两周年,自2013215日起,利比亚民众开始举行一系列活动。在首都的黎波里,民众聚集街头,挥舞国旗,击鼓鸣乐。相反,在当年的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民众不满情绪滋生,感觉被边缘化,而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借机“灭火”。

在的黎波里市中心的广场,人们放飞气球,另一些人则在的黎波里海边跳伞助兴,水面船只鸣起雾角。24岁的工程学学生阿比亚告诉路透社记者:“你难以想象我此刻的心情,异常喜悦。”

阿比亚是烈士广场纪念人潮中的一员,她手持兄弟遗像,后者在与卡扎菲部队的交火中身亡。阿比亚说:“诚然,利比亚还存在问题,但我们应携手努力,让利比亚变得更好。”

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民众被边缘化的感觉却日益强烈,不满自身未能分享胜利果实。一些人要求在东部实施联邦制度,获得更大自主权;更多人要求解散民兵武装,制定新宪法。

国民议会主席马贾里亚夫在多名内部部长陪同下,17日现身班加西市中心广场,发表演说,呼吁民众团结,投入利比亚建设。“我们承诺将让班加西人告别忽视感,推动政府把利比亚的财富平等地分发到全国各地。”

马贾里亚夫虽承诺发放资金,让班加西人庆祝这一纪念日,但他没有说明资金额度和发放方式。

他表示,将推动立法“孤立”卡扎菲政权人员。这一表态被媒体解读为迎合利比亚武装力量,后者指责政府留任卡扎菲政权成员,并让卡扎菲政权人员主管政府部门和安全部队。

为防止暴力活动发生,利比亚采取了额外安保举措,自14日起关闭与突尼斯和埃及的边界。

17日,直升飞机盘旋在的黎波里上空。除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其他机场停飞国际航班;围绕这两座城市的检查站先后设立。

为防止煽动暴力活动,一些反对派组织和社会团体取消了原计划的街头示威。他们的诉求包括在利比亚东部实施联邦制度。不过,仍有人在的黎波里分发传单,呼吁推翻现政权。利比亚当局表示现不清楚哪些个人或组织在散发传单。而一些利比亚官员指责,前政权残余势力在煽动不满情绪,以期造成社会混乱。

政治分析人士苏莱曼·阿兹齐姆告诉法新社记者:“安全是这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之一。”

当地舆论认为,利比亚的首要任务仍是恢复安全稳定。利比亚革命爆发两年来,很多遗留问题依旧有待解决,议会中党派纷争不断,各种武器流失民间,抢劫、绑架等犯罪现象严重,利比亚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之路依然漫长。

美国得到了什么

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三国相继爆发反政府示威,引发政权更迭。时至今日,三国局势依旧未稳,新政权因经济不振等饱受抨击。

有分析文章称,美国是影响中东格局的最主要外部力量。中东剧变前,美国正在加大战略东移步伐,在中东明显呈收缩态势。肇始于2011年的中东剧变显然打乱了美国的部署,使其不得不继续驻足中东:一方面,中东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为美国重塑中东秩序提供了难得机遇;另一方面,中东剧变中,众多亲西方政权根基动摇乃至垮台,使美国传统的中东政策日趋失灵,不得不花大力气修补。

这种干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尽量扶植亲西方势力,对亲西方国家视情采取不同政策。对当权者权力基础暂时稳定的国家如沙特、巴林等尽量帮扶;如果当权者大势已去,如埃及和也门,便转而支持抗议民众诉求。另一方面,对不听西方号令的“激进国家”,不遗余力地鼓动和支持民众反抗政府,甚至进行军事干涉,如叙利亚和利比亚。

文章还指出,美国中东政策“再调整”并未完全消除旧问题,反而产生了一系列令其头疼的新问题。

首先是宗教极端势力加速蔓延。中东世俗政权,如利比亚和叙利亚,本来是镇压宗教极端势力的中坚力量,但西方国家的干涉,使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权力真空,从而为宗教极端势力蔓延提供契机。叙利亚过去一直与恐怖主义绝缘,但自2011年陷入动荡后,国外宗教武装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叙利亚。利比亚也是类似情况。2011年动荡前,利比亚主要圣战组织“伊斯兰战斗团”已销声匿迹,但该国政治动荡使其重趋活跃。的黎波里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和东部城市德尔纳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哈萨迪,均是“伊斯兰战斗团”的前领导人。美国对部分中东国家内政的肆意干涉,促使“基地”组织等宗教极端势力获得新的喘息和发展机会。这些极端势力的壮大,使美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重新加剧。

其次是政治伊斯兰势力在中东壮大。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美国在中东力推民主转型的“政治豪赌”,使政治伊斯兰势力成为最大受益者。由于政治伊斯兰的价值观与西方格格不入,双方交往历史充满敌对,因此,中东政治“伊斯兰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美国正日渐失去对中东局势的控制能力。穆尔西当选埃及新总统后,亲赴伊朗参加不结盟运动峰会以及在巴以冲突中支持哈马斯,表明新埃及正在推行远离美国的外交政策。奥巴马政府曾矢志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但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不降反升。20126月美国皮尤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在几个主要伊斯兰国家的支持率都较2008年略低,而且美国援助力度越大的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越高。

20129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遭袭身亡,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大惑不解:“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但是,谁能解答希拉里留下的疑问呢?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