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中国网:和平是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的最大红利
发布时间: 2013-03-01 浏览次数: 46

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六国及欧盟与伊朗对话在一片乐观情绪中结束。此次阿拉木图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却实现了重心的转变,由过去陷于伊朗该不该拥核的激烈争吵转向认真探讨应如何迈出限制伊朗核活动的第一步。

奥巴马首任后期,伊朗核问题演变成一场“拖”戏,形势在悬崖边缘保持着微妙平衡。伊朗认定奥巴马政府为保连任不会冒然发起新的战争,在摆出会谈姿态的同时抓紧时间推进核计划以积累谈判筹码。奥巴马政府则一步步加大对伊制裁力度,以制裁的效果压制以色列对伊核设施发动定点军事打击的冲动。

目前伊朗核问题的总体态势仍未走出这样的僵局。就在会谈重启前夕,伊朗宣布在境内发现大量铀矿并声称要建多个核电站,同时大展军力。但从阿拉木图会谈已披露的情况看,随着奥巴马第二任期渐入正轨,伊方对美国到底会不会延续“不武”政策似乎心里不那么有底了,拿出了“认真参与”的“好态度”。伊朗首席谈判代表贾利利对会谈公开作出积极评价,声称六国的新提议涉及承认伊朗的权利,并努力缩小他们同伊朗所持观点的差距。贾利利所指,当然就是六国希望以取消部分制裁措施换取伊朗停止提炼20%浓缩铀并减少核活动。有关方案交给伊方带回国内研究去了。

而美国、西方、联合国安理会追加给伊朗的层层制裁日益显效,则可能是促使伊方态度发生微妙变化的另一重要原因。制裁已直指伊朗的金融汇兑、原油出口和精炼油进口。

尽全力阻止伊核计划“开花结果”、防止伊朗势力“西进东渐”是美国处理伊朗核问题的两大目标。而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危机自成一体。美国要在战略上完全掌控中东,就需要解决所谓“伊-叙轴心”的“威胁”。奥巴马政府虽不轻言战争,但在攸关美国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并不含糊,其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比亚太地区只多不少。新任国务卿克里的首次出访选择中东和欧洲就已释放这方面信号。奥巴马第二任,外交对国内政治的顾忌将会大大降低,对美国战略利益的维护和寻求更加直接、有力,这一特点将在伊朗核问题上得到直接反映。

伊朗核问题会不会走向战争解决近年来一直是笼罩在中东上空的最大悬念。不少人以为,伊朗是地区大国,美国奥巴马政府又不好战,战争打不起来。阿拉木图会谈的积极氛围进一步缓解了人们的焦虑。但实际上,只要伊朗核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变,伊朗的铀浓缩活动继续进行,战争阴云就不会真正消散。

以色列视伊朗拥核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始终没有熄灭对伊动武冲动,这种冲动往往与伊核计划的进展成正比。

对美国而言,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既包括对话谈判,也包括施压制裁,这两轨的行动是相辅相成、交相呼应的。只有这两轨的办法穷尽,美国才会认真考虑动武的可能。

目前看,矛盾仍然深刻,但时间和机会也还是有的。伊朗核问题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要看伊朗国内政局变化、叙利亚问题走势,以及美国继续推动对伊制裁的力度和实效等诸多因素,归根结底要看各方互动情况。在现阶段,过于乐观和悲观的看法都缺乏足够依据。

中国是六国的重要一方,为六国及欧盟与伊朗对话的恢复和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方案”、“中国设想”、“中国建议”成为各方外交努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道靓丽风景。在伊朗核问题上,和平是各方的最大红利,同样也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在伊朗有重要能源、经贸和战略利益,防止伊朗核问题战争解决应始终是中国参与处理伊朗核问题的首要目标。中国应抓住各方外交谈判认真度上升的机遇,更加积极地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推动伊朗正确判断形势,与美、欧逐步接近,把前来之不易的谈的势头保持下去并继续扩大。

在伊朗核问题上,“死马还是要当活马医”,更何况现在这匹“死马”有了口活气。

(作者:晓岸)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