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金融报:美“私通”塔利班?
发布时间: 2013-03-13 浏览次数: 15

以美国国防部长身份首次外访的查克·哈格尔的阿富汗之行并不如意。在出访的38日到11日期间,哈格尔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联合声明因“安全考虑”被取消,巴格拉姆监狱移交典礼因“还有部分移交的技术性细节需要讨论”而推迟,作为东道主的卡尔扎伊竟然煽动性指责美国为延长驻守私下与塔利班接触。而就在哈格尔离开当天,阿富汗再次发生政府军士兵袭击美军事件。

美国“受冤屈”?

39日,阿富汗国内发生的两起致命性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有分析认为,塔利班和其他武装分子选择在哈格尔访问期间发动袭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试图给哈格尔一个下马威,彰显其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则表明,塔利班目前还没有准备与阿政府及美国进行谈判。

不过这一事件引发卡尔扎伊从另一角度进行“说辞”。310日,他在电视演讲中称,美国每天都在与塔利班谈判,叛乱分子的自杀式袭击使得北约部队得以证明其在阿富汗驻扎的合理性,导致约20人丧生的两起自杀式爆炸事件“并非在炫耀武力,它们在为美国服务”。

卡尔扎伊的此番言论自然遭致美国方面不满。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邓福德将军严辞驳斥称:“过去12来,我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作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认为暴力和局势动荡对我们有利,实在荒谬。”而哈格尔本人也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单方面与塔利班基地组织代表进行谈判,“任何和平和政治解决的前景必须由阿富汗人主导”。自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于2012年宣布中止和谈后,阿富汗政府一直强调和谈必须在自己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恢复。近一年来,阿富汗政府虽多次呼吁,但塔利班先后以释囚、撤军等问题为由拒绝重开和谈。而哈格尔的表态意在努力让卡尔扎伊相信美国与塔利班没有幕后谈判。

总统“选举强硬”

2009年阿富汗大选中“二次选举”风波令卡尔扎伊并不情愿地屈服于美国。但近来卡尔扎伊越发希望表明自己并非美国的傀儡,并不断宣示自己对阿富汗国内事务的掌控权。从要求阿富汗军队禁止向北约请求空中支援,到下令驱逐战略重地瓦尔达克省的美军特种部队,指责美军以及配合美军工作的阿富汗人虐待和逮捕阿富汗大学生,再到禁止外国军队进入任何阿富汗教育机构,卡尔扎伊表现相当强硬。

不过,留给卡尔扎伊的时间并不是太多。阿富汗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届。卡尔扎伊于200412月当选阿富汗首任民选总统,并在200912月获选连任。按照计划,20144月阿富汗将选举产生新总统,而卡尔扎伊的总统生涯也将就此结束。

阿富汗前驻美大使扎瓦德在接受美国公共电视网采访时表示,在卸任之前,卡尔扎伊希望被人视为将美国赶出阿富汗或者维护阿富汗利益的人物。“在政治转变过程中,他仍旧希望参与其中。”

美阿“难舍难分”

美国前驻阿富汗特使詹姆士·多宾斯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阿富汗明年的选举是首次更换领导人的和平过渡,而卡尔扎伊希望能够在选择继任者以及离任后依旧保留影响力。“对于美国来说,确实希望在阿富汗驻留时间更长一些,美军所有针对基地组织的打击都是在阿富汗进行,如果美国在阿富汗没有军事存在,将失去接触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基地组织的渠道。但是卡尔扎伊夸张了美国维持在阿军事存在意愿的程度。”

按照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上的设想,到2014年年底,美国将撤出全部作战部队,终结阿富汗战争。其后或有少量美军留在阿富汗,继续在当地围剿“基地”组织分子并为阿富汗军队提供训练和装备。今年2月,美国方面宣布最终决定在今年春夏的作战季节保留逾6万美军,至20144月阿富汗举行大选保留3.4万美军,等到大选结束开始最后阶段的撤军。但具体撤军时间,以及留守美军能否在阿富汗享受法律豁免仍需要同卡尔扎伊进行磋商。

美军等外国军队在阿富汗的长期军事存在以及在军事行动中对平民的伤害导致阿国内民众怨声载道,美军受袭事件时有发生。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在短时间内,美国和阿富汗恐怕谁也离不开对方。美国无法彻底撒手不管,否则脆弱的阿富汗可能很快陷入混乱,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有可能乘势重新崛起。而阿富汗目前经济疲软,军队力量虚弱,也需要美国的支持。

(记者:袁源 编译)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