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叙利亚动荡局势持续两周年 专家认为叙危机外溢效应的真正内涵是美国同伊朗的较量
两年前的今天,叙利亚危机爆发。如今,在中西部城市霍姆斯和首都大马士革近郊,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激战仍在进行。
两年来,从最开始的和平示威到后来的兵戎相见,这个曾经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度,见证了一幕幕的死伤和逃离。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本月9日宣布,已经注册或正在按照难民身份接受帮助的叙利亚难民人数已达100万,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则成为接收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了应对大量涌入的难民,甚至连黎巴嫩的一座废弃监狱也被改建成了难民营。战争让这里的很多人妻离子散。
这样的悲剧已经持续了两年,为什么迟迟没有结束?如何才能改变叙利亚国内当前这种局面?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董漫远先生看来,外部干涉只会让局势越来越乱,而要想扭转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所能做的只能是和平斡旋。“叙利亚人民从历史到现在都是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的繁荣振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国家的发展,我觉得恰恰是这一点美国、欧盟一些西方国家认识的不够深刻,他们这些行为与叙利亚的基本国情是脱节的,没有外部势力的插手、干预,叙利亚也不会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民不聊生。除了叙利亚自由军是主张以武力来推翻巴沙尔政权以外,一些叙利亚的反对派,至少半数的反对派都是主张通过全国对话、全国和解来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叙利亚搞的是不断调整的新干涉。国际社会要做的事情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国际社会现在仍然要对卜拉希米先生他的和平斡旋努力要报有信心,要支持他的和平斡旋。”
久拖未决的战事令西方国家失去耐心。为了加速巴沙尔政权下台,改变政府军与反对派的力量对比,英国和法国正试图直接向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是否解除对叙反对派的武装禁运正成为欧洲国家讨论的议程。董漫远先生认为,英法向叙反对派直接提供武器援助不仅不能够促进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会火上浇油。“英法等国向反对派提供武器只能是火上添油,法国、英国这些国家向反对派提供武装希望借反对派之手来推翻巴沙尔政权,这个目的我觉得短期内是很难达到的。巴沙尔政权他在国内还是拥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的支持的,他对军队的控制,对国家机关的控制,对国家资源的控制仍然是占主导地位,除非是出现西方国家的外部军事干预,这个可能会改变力量对比。即使是推翻了巴沙尔政权,这个国家也稳定不下来,因为更多的矛盾会暴露出来。比如说反政府武装方面,反对派方面它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反政府派别他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假如巴沙尔政权被推翻,那么各派之间围绕国家权利和资源分配将要展开更加激烈的争斗。所以这个国家下一步还要乱下去。”
叙利亚危机两年来的惨痛教训,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思。不少分析家认为,考虑到叙利亚民族宗教构成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外部干涉叙利亚必将使整个中东陷入一场地区战争。这将是整个中东的噩梦。总结过去两年来,叙利亚危机在中东地区造成的外溢效应,董漫远先生说,这种外溢效应的真正内涵是美国同伊朗的较量。“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要借推翻巴沙尔政权摧毁伊朗、叙利亚战略同盟,而伊朗、叙利亚战略同盟要对美国这种努力展开反抗,要挫败美国这种企图,这就造成了叙利亚问题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现在影响到以色列的安全,影响到约旦的稳定,黎巴嫩的稳定,黎巴嫩境内形成了支持巴沙尔政权的派别,同反对巴沙尔政权派别之间的争斗和武装火拼。同时,黎巴嫩真主党在那里随时准备策应伊拉克地区的政策目标。在伊拉克,伊拉克有萨德尔领导的什叶派迈赫迪军,也是在那里时刻准备着策应伊朗地区政策目标。现象上反应出的是教派冲突,也就是逊尼派穆斯林同什叶派穆斯林的冲突,但他的内涵仍然是美国同伊朗的较量,这就是叙利亚危机从产生的溢出效应。”
无风不起浪。实际上,外部势力的干涉正是叙利亚危机迟迟无法结束的原因。只有外部势力明确表示不再对叙反对派提供任何支持,才有可能迫使反对派心甘情愿地走到谈判桌前,为和平解决叙危机打开一扇希望之窗。或许这就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两周年带给国际社会的深刻教训。
(记者 顾文俊)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