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伊战反思不能过度
发布时间: 2013-03-21 浏览次数: 42

就像世贸中心被飞机撞击的那一幕让人无法忘记一样,十年前美英联军攻入伊拉克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仍记忆犹新。笔者当时还在英国读书,选择与布什站在一起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国会里的陷入重围,BBC的直播画面里,巴格达的炮声轰隆震耳、火光此起彼落。一晃眼,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两天,国际媒体都在反思“伊战十年”:师出无名,代价是伊拉克人和美英联军都死伤枕藉,结果是伊拉克仍有不少乱象。不得不说,懂得反思战争这种解决分歧的最野蛮手段,正是人类之所以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时间是否足够让我们冷静而清晰地看到整场战争的所有利弊?就今天仍然活着的全体伊拉克人而言,一个很值得再提的问题是:如果萨达姆还在,一切会比现在更好吗?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对于国际媒体而言,站在和平和反战的道德高地上去看这场战争,怎样苛责美英两国都不会有问题;对于华文媒体而言,旗帜鲜明地反美,一面倒地批判美军侵略伊拉克,更是最安全的论调(英文称之为play safe)。

事实上,美英两国发动伊战的政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美国,小布什之后,麦凯恩和罗姆尼两次问鼎白宫败北;在英国,本来一路顺景的“新工党”在伊战后元气大伤,保守党人重返唐宁街10号。然而,这些接替者或政治对手,无论是以是否师出有名或者会否军费过高为理由反对伊战,也不会有人否认铲除萨达姆是件好事。

所以,在这片声讨伊战的浪潮中,同样需要避免不基于事实的“过度反思”,尤其是把萨达姆当成好人。有记者重返巴格达,受访的逊尼派居民说,萨达姆虽然残暴,但起码能维持伊拉克稳定。这种论调会让熟悉伊拉克历史与现状的人很不舒服。伊拉克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南部什叶派占人口近六成,中部逊尼派占人口四分之一,北部的是库尔德人,占总人口近两成。战前的萨达姆政权,事实上是靠四分一人口的支持,压制着另外的四分三人口。

战后民主选举的结果当然是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掌权,逊尼派的地位则犹如辛亥革命后的满清贵族一般。战后的经济方面,南部复开油田,北部高度自治,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出问题的是以前靠征收南部油田收益的中部,现在经济凋零。治安方面,南北都很太平,经常出问题的是中部逊尼派地区。原因一方面是逊尼派希望重夺其影响力,很多民兵组织在制造冲突,另一方面是各类恐怖组织的反美袭击。

诚然,伊拉克的现状有分裂的危险,或者起码有走向联邦的可能,这是土耳其不希望见到的(因为土国南部的库尔德人会希望加入伊北的库尔德地区),也不是美国所乐见的(因为伊南与伊朗同为什叶派),但如果这是大多数伊拉克人的选择(主要是逊尼派反对),凭什么理由反对?相信不少人都记得,当年萨达姆曾在一场全党大会中叫警卫入场,把几个质疑者直接拖出去枪毙的一幕。靠少数人高压多数人得来的稳定,不会是真正的稳定。如果这些少数人中的一部分表示希望回到过去,也不能代表全部伊拉克人的想法。

类似地,支持伊战的主要理由被证实是谎言,但反战的理由也不见得都可信。当年美英联军攻入伊拉克的理由,是萨达姆拥有大杀伤力武器,这个弥天大谎是布什和布莱尔从政生涯的最大污点。然而,公平地说,反战派的一些理由也被证明是谎言。例如说美国入侵伊拉克是为了掠夺该国的石油。事实上,战后美英联军没有霸占任何一个伊拉克油田,甚至在战后这些油田重新开采后,伊拉克政府为此向国际市场招标时,中标的大部分不是美国油企。

(作者:陈永杰 特约评论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