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只收获了失败
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对以色列及约旦进行的访问,其实与以色列或约旦关系并不大,与伊朗关系不大,一些人甚至还确信的,奥巴马此行与阿拉伯之春也无甚干系。而奥巴马这趟旅程真正着眼的,则是美国在中东的角色。美国在区域内的盟友们,希望美国肩负更多的领导责任,在关键事宜上的政策更为明晰。在中东这样一个日益暴躁的区域,美国是一个所有国家都共享的话题。
就此,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刊发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迈克尔•辛格(Michael Singh)的文章指出,然而美国的盟友们所传递出的信息却反映出了一个令人困扰的讽刺:一个在2008年将“承诺”作为自己外交口号的总统,如果他在自己的第二任期还不做出改变的话,美国在中东留下的遗产就可能只剩下“爽约”了。
奥巴马在四年前主宰白宫时所秉持的中东策略强调了从伊拉克撤军,对以施压解决巴以冲突,改善美国在穆斯林社区的形象以及与敌对政权对话。而奥巴马这一战略所遭遇的失败,则得因于其只是基于美国的政治而不是中东的现实。在面对到伊朗人以及叙利亚政权的不妥协,巴以冲突的顽固,以及根源于深刻社会、政治及经济不满的阿拉伯动荡时,奥巴马的战略都曾出现了颠倒。奥巴马当局没有对自己战略最初的崩溃做出反应,从而没能制定出更加现实的策略。相反地,奥巴马当局开始变得被动,出台了一大锅令人困惑且自相矛盾的政策,美国的盟友们更是觉得摸不着头脑。
在美国国内,美国荼毒中东的论调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在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已经有人在说,中东民众希望看到美国离开。但是从美国盟友的角度来看,美国撤离的可能性则是一记警钟。
这并不是说美国的这些盟友对美国过往的政策没有异议,许多美国盟国认为,侯赛因政权的倒台将伊拉克拱手送给了伊朗,即便这一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些国家则无休止地在批评美国对阿拉伯之春的回应,认为这场革命为极端主义者打开了大门。
但是对于这些盟国而言,美国所走的歧路并不意味着美国应该离开这一区域。而且与之相反,这些国家相信美国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区域内的问题。
在新任期伊始之际,奥巴马拥有了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奥巴马的团队在2008年并没有错,美国对中东的策略确实需要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其实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发生。但是,奥巴马手下的官员们还必须看到他们在第一任期的表现,用同样的批评的眼光来作出必须要的修正。
如果华盛顿不能在中东所面临的各个问题上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各国外交官们所希望见到的“区域解决方案”将变得更加没有可能出现。区域问题一旦扩散,区域内的主要成员以及外部的支持者一旦站队,宗派与意识形态将就很可能会成为分野的根据。
在2009年,奥巴马来到开罗并提出了“新的开始”。而这一次,中东区域内那些依旧与美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盟友,正在寻找一个更为简单的东西——重新承诺美国在区域内的领导。
(记者:单宁 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