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是伊朗经济问题的根源。伊朗不在核问题上让步,西方的制裁就不会放松,甚至会更加严厉。目前,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已明确表示,绝不会在伊朗核权利上退让。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制裁和石油禁运将继续困扰伊朗经济。
6月14日,伊朗将举行总统大选。宪法监护委员会公布的8名候选人中,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德黑兰市市长卡利巴夫以及伊朗前外长韦拉亚提是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者。
从这3名候选人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忠实追随者,因此,无论谁当选,都会遵从领袖及其代表的宗教阶层的意志,而西方借经济制裁逼迫伊朗改革的幻想,在大选之后仍难以实现。
保守派人气高
伊朗民众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最有可能当选下一任总统。
贾利利曾供职于领袖办公室,并于2007年从外交部副部长“越级”升为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兼首席核谈判代表,当时年仅42岁。他被认为是领袖“钦点”的下任总统人选。
如今,伊朗保守派政党“坚持阵线”也已经宣布支持贾利利。在2012年的议会选举中,“抵抗阵线”赢得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议席。有分析人士认为,该政党的支持意味着贾利利已经提前锁定几乎三分之一的选票。
贾利利奉行宗教为先的政治、外交理念,是保守派中最强硬的代表,并因此得到了宗教阶层和虔诚穆斯林的支持。他在竞选活动中表示,将会坚守伊斯兰革命的理念,绝不向西方妥协。
作为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一直致力于对抗西方,始终坚持伊朗的核权利,从不让步。多年参与伊核问题谈判的经历,也使贾利利成为伊朗国内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在经济上,他主张更加彻底地执行现有政策方针。
德黑兰市市长卡利巴夫是另一名人气很高的保守派候选人。尽管也奉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理念,但他在担任伊朗警察总监和德黑兰市市长期间,展现出灵活、务实、善于创新的一面,是公认的管理好手。此外,他还是两伊战争时的空军飞行员,很受普通民众欢迎。
韦拉亚提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外交顾问。哈梅内伊任总统期间,曾举荐韦拉亚提出任总理,由于时任最高领袖霍梅尼反对,韦拉亚提才屈居外长。韦拉亚提深受哈梅内伊和宗教阶层的信任,在贾利利突然宣布参选之前,前者一直是保守派候选人的领导者和代言人。
改革派陷入低谷
在被宪法监护委员会确认的8名总统候选人中,前第一副总统阿雷夫是唯一打着“改革”旗号参选的候选人。然而,他的改革主张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无法获得改革派支持者的广泛认同。不仅如此,他的名气和政治资历也与保守派候选人差距巨大,有人甚至建议阿雷夫退出,转而支持保守派中相对温和的候选人。
可以说,如今伊朗的改革派已陷入政治低谷。
1997年,哈塔米作为改革派代表首次参加总统大选并获胜,其执政时期,曾主张经济自由化、改善与西方关系、加强法制、舆论自由等。2009年大选时,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呼声高涨,却输给了现任总统内贾德。穆萨维的败选引发了改革派支持者的抗议,最终导致骚乱,造成至少20人死亡。随后,穆萨维等人遭软禁,改革派主要政治人物均被控制或边缘化。这成了改革派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早在本届大选前数月,宪法监护委员会成员就表示改革派领导者、前总统哈塔米没有资格参选,改革派一时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为渡过难关,改革派请出了现年79岁的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拉夫桑贾尼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经济上信奉自由市场理念,外交上则主张改善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但宪法监护委员会以其年龄过大为由,把拉夫桑贾尼排除在了候选人之外。
为避免重蹈2009年的覆辙,今年大选前伊朗政府明显加强了社会控制力度,主要表现为增加巡逻警力、监控改革派人士、加强互联网监管等等。而禁止有影响力的改革派候选人参选,则可以从根本上排除改革派支持者不满选举结果、上街游行抗议的可能。
改革派几乎被集体排除在选举之外,令其支持者感到失落,参政热情也变得低落。一部分人表示,将不会参加投票。
三大经济顽疾
在伊朗,包括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在内的许多商品都非常依赖进口,但西方对伊朗的长期制裁导致伊朗货币里亚尔大幅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几乎普遍涨了三倍以上。过去一年内,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房租翻了两番,房价增长了两倍,包括食品在内的各种商品价格均迅速飙升。根据伊朗央行的数据,该国月通货膨胀率已高达40%以上。
此外,伊朗的失业率高达24%,这还是以极宽泛的就业标准统计出来的数据——每周工作一天就算作就业,妇女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目前,伊朗选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改善经济。然而,不论谁当选下任总统,都很难在短期内治愈困扰伊朗经济的顽疾。
首先,制裁是伊朗经济问题的根源。伊朗不在核问题上让步,西方的制裁就不会放松,甚至会更加严厉。目前,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已明确表示,绝不会在伊朗核权利上退让。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制裁和石油禁运将继续困扰伊朗经济。
其次,伊朗政府和宗教阶层牢牢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其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效率低下。要改革现行经济体制,必须触及既得利益,特别是宗教集团的利益。然而,本届大选候选人以保守派为主,他们胜选后挑战宗教阶层利益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再次,补贴政策也是伊朗经济长期以来无法克服的又一顽疾。伊朗民众不论穷富,每月都可得到约45万里亚尔(约合13美元)的政府补贴。这一政策旨在减少伊朗民众的贫富差距,但收效甚微,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
伊朗政府还对食品行业、能源行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补贴并严格控制价格,令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民众提供产品和服务。但补贴政策限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在石油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又极大地增加了财政负担。
要改革补贴政策并不容易,因为它虽然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短期内却会直接影响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生活成本,还极有可能引发民众不满,威胁社会稳定,
由于三大顽疾——制裁、低效、补贴——难以得到解决,预计下任总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伊朗经济形势。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下任总统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任命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掌管重要经济部门,伊朗经济转好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记者 杨定都)
来源:《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