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的局势可谓波诡云谲,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始终处在一触即发之势。不管怎么说,海湾地区局势的发展永远充满了变数。但是有一个事实永远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各方如何枪来剑往,奇招迭出,其刃锋所向无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与保持自己在这一敏感地区的国家利益。那么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又有多少呢?
众所周知,在调解海湾地区各方矛盾的谈判桌上,中国发言权和西方相比比较有限。确实,中国政府设立所谓的中东问题特使这个职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所能办到的是向各方强调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一贯主张、观点,并表明中国政府对该地区局势的关注。
虽然中国对海湾诸国影响力和美国、俄罗斯相比有所欠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那里没有自己的利益。恰恰相反,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在伊朗,中国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存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中国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牢牢掌控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从那些海湾国家出口的石油大多都流向了美欧,留给中国的份额本来就不多,不在美国人控制下的伊朗就成了中国唯一的选择。
从一方面来说,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去年已经达到了1320亿桶,超过了伊拉克,仅次于排在世界首位的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伊朗日产石油400万桶,其中300-350桶供出口。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可靠的石油供应伙伴。
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47%。几年前,中国从伊朗进口了1500-1600万吨石油,占中国当年进口石油总量的9%。
由此可见,单单是从油气资源的角度来看,一个不受美国支配的伊朗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中国在伊朗承揽了数额巨大的工程承包项目
有媒体称,中国在海外最大、最成功的工程承包项目都在伊朗,其涉及包括油田、地铁、港口建设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的合同总额达到了200-300亿美元。中石油、中铁等许多国有大型公司在那里都设有自己的办事处。
中国在伊朗承包工程的期限都很长,有的要持续十几甚至几十年。那么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很可能被这些项目束缚住了手脚,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或许成为被德黑兰裹胁的人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伊朗得到的这块蛋糕并不好吃,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风险。由此看来,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中国还是要经过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中伊两国的双边贸易不断发展
与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双边贸易相比,中伊之间的贸易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却十分重要。中国从伊朗主要是进口石油,目前基本是通过超级油轮从波斯湾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这条运输线路不仅十分漫长,所经过的地区又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且不说东南亚地区猖獗的海盗,单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条能源大动脉要经过印度控制的印度洋和美国人能够发挥重大影响的马六甲,这简直就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立斯之剑。如果现在正处于论证阶段的从霍尔木兹海峡通过海运到达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再通过输油管道从陆路运抵中国境内的运油线路得以建成,中国从中东地区获得石油的战略将更有保障。届时伊朗对中国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增强。
相对于从伊朗进口商品的单一,中国对伊方的出口却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包括军火贸易。西方媒体认为,除了俄罗斯之外,中国是伊朗唯一可以指望的先进武器来源。
伊朗现政权的存在可以作为我方缓冲美国压力的一个挡箭牌这一点已经超出了经济利益的衡量,而是出于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考虑。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