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文汇报:“土耳其模式”遭西方“棒喝”
发布时间: 2013-06-16 浏览次数: 14

614日,土耳其政府代表宣布与占据塔克西姆广场的示威者达成和解。政府做出重大让步:是否拆除加济公园由法院裁决。如果法院裁决保持现状,政府将严格遵守;如果法院支持政府拆除,政府再举行一次全民公决决定公园命运。示威者表示将在16日撤离,至此,持续10多天的示威活动终于即将落幕。

然而此事的后续影响远未结束。这一次土耳其与欧盟之间的龃龉,可谓是给埃尔多安一直引以自豪的“土耳其模式”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作为西方国家的坚定支持者,此次欧洲议会批评施压土政府的决议,如同一记耳光抽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左脸。而欧美媒体此次的跟风炒作,一边倒地批评埃尔多安太过铁腕的言论则正中其右脸。

“塔克西姆广场事件”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土的西方盟友并不完全认同‘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长期执政的‘土耳其模式’,”法国自由评论家马克·赛蒙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要求政治改革的风潮已经被埃尔多安平息,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权力的意思,土耳其更没有一丝政党轮替的迹象。”

欧洲议会媒体合唱“双簧”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此次事件祸起加济公园。近期,土耳其政府计划在塔克西姆广场上的绿地上复建土耳其古建筑“塔克西姆兵营”并将其规划成底层为商场、楼上为豪华公寓的现代商业中心,引发部分民众极大不满。531日,土耳其政府出动大量防暴警察驱散抗议群众,引起大规模警民冲突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反政府运动。

法国分析家指出,骚乱使得大量资金从土耳其撤出,对其经济影响巨大,如坚持兴建商业中心,难免得不偿失,再加上来自欧盟的政治压力,使得一向以“铁腕”著称的埃尔多安总理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谨慎地处理该事件。

在此次事件中,欧洲议会与西方媒体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事件初期,埃尔多安总统保持了其一贯的强硬风格,拒绝与示威者妥协。对此,西方媒体率先作出回应,纷纷用“铁腕”这个曾经用来形容埃及前领导人穆巴拉克的词来形容埃尔多安,直言其态度不够“民主”,并采用了一张几名示威者站在高处,高举迎风飘扬的土耳其国旗的照片,非常类似于描绘法国大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欧洲议会也随即做出了响应,举手表决通过了谴责土耳其政府“过度使用武力以及存在残暴的警察行动”的决议,并在决议中指出“埃尔多安拒绝主动和解、拒绝道歉和了解人民想法的行为是在加速土耳其社会的分化。”

埃尔多安在回应欧洲议会的决议时直言:“欧洲议会以为自己是谁?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地敢于做出这样的决议?我们绝不认可欧洲议会做出的干涉土耳其内政的决议。”土耳其外长则表示,“欧洲议会的决议令人难以接受,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之一。”法国《观点报》随即撰文回应称,《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欧洲议会不这么认为》,并采用了一张土耳其防暴警察驱离示威者的照片,讽刺意味颇浓。

昔日铁杆盟友缘何今不认同

14日,在土耳其政府与示威者达成和解后,法广新闻网撰文称“示威活动是否结束尚不确定”,《巴黎人报》则报道“又有一名法国人在土耳其示威中被捕”,似乎不肯轻易放过已经低头认输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

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政府曾参加过西方主导的利比亚战争,并在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坚定地站在欧美一边,甚至提供本国领土部署美国的反导系统,成为北约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可谓是西方国家为数不多的铁杆穆斯林盟友。然而昔日的鼎力支持,却换来了西方盟友釜底抽薪式的火上浇油。

埃尔多安所在党派原为“土耳其美德党”,是一个宗教意识浓厚的政党,在被当时的政府取缔后,埃尔多安组建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并赢得了大选。该政党虽然有宗教背景,但执政后,埃尔多安一直坚持世俗化方向,倡导市场经济,对外实行全方位外交,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拥戴,土耳其经济也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埃尔多安政府最大的功绩莫过于有效平衡了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之间的矛盾,让国家从政治对立中摆脱出来,优先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这也是“土耳其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法国评论家马克·赛蒙认为,埃尔多安主导的“土耳其模式”缺少强有力的反对党,宪法给予埃尔多安本人权力过大,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一党执政,缺少政党轮替的动力。该法国评论家的态度代表了欧洲议会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土耳其模式”离“西方式的民主”差得还远。在西方看来,就算“西方式的民主”带来的是埃及接连不断的党派冲突和叙利亚旷日持久的内战,也应该成为埃尔多安和他的“土耳其模式”努力的方向。

对于事件的后续影响,法国《解放报》撰文表示,“事情还远未结束,土耳其青年这次用行动表明他们可以说不。”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如果埃尔多安政府坚持其“土耳其模式”,那么下次危机中,掌握有“民主人权”大棒的欧洲盟友是否能让其顺利过关尚不得而知。

(记者 李斌)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