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此次抗议活动并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而是土耳其的民主制度是否能够容纳更多的不同声音,埃尔多安能否倾听与接受民众的不满情绪。
面对十年来最严重的抗议活动,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或许只能收起自己的傲慢换取抗议者的谅解了。因反对将一处公园改建为军营和购物中心,民众上街示威,但警察的强势镇压则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弹,一场公共事件演变为政治抗议活动,副总理已经软化立场并做出了“有限度的道歉”,收起傲慢才是化解危机的捷径。
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之际,埃尔多安拒不作出让步,将抗议者视为边缘群体,并将抗议活动与反对党的阴谋、恐怖主义等联系在一起,更出格的是,他视推特等社交媒体为“诅咒”。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埃尔多安面对公共危机时表露出来的傲慢与偏见着实令抗议者恼火。此次抗议活动并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而是土耳其的民主制度是否能够容纳更多的不同声音,埃尔多安能否倾听与接受民众的不满情绪。
在国内出现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而能够安然出访北非三国,说明埃尔多安对自己的权力是有信心的,北非诸国的元首们在阿拉伯之春中黯然下台。埃尔多安的权力来自于选票,他依然享有50%的民意支持率,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遗憾的是,埃尔多安的底气变成了霸气,他警告抗议者,若能纠结其20万人上街,那可以召集100万与之对抗,如此逻辑,土耳其岂不是陷入了无序对抗之中呢?难怪有抗议者就将其视为独裁者。
埃尔多安个性鲜明,一直努力将土耳其塑造为地区强国,在其执政期间,土耳其成为新兴市场的佼佼者。中东地区震荡不已,而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地处欧洲与中东枢纽之地的土耳其从西向欧洲,争取入盟转向中东,在穆斯林世界获得更大的空间。这种外交战略的转型昭示着土耳其回归伊斯兰传统的动向。这次抗议活动起源于偶发事件,而能够迅速蔓延,说明不少民众对埃尔多安早已不满。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将近百年,共和国的理念已经成为政治潜意识,政府对公民个人生活的干预引起反弹,对媒体的控制让主流媒体称为笑柄。
有人将这次抗议视为“土耳其之春”,言过其实了。即便土耳其政府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当抗议活动不断蔓延的时候,温和派出来安抚民众的情绪,试图与抗议者保持对话与沟通。土耳其总统居尔出面表态:民主不只是选举,如果人们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表达出来,和平示威也是一种渠道。民主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将权力关进笼子之后的安全感,尤其是对埃尔多安这样强势的政治人物更是如此。人们一直担心埃尔多安会修改宪法扩大总统权力,为自己从总理向总统过渡提供便利。民主制度并不会因为某个人功勋卓著而赋予他特权,二战硝烟未散英国人就抛弃了丘吉尔。
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已经超出了政府的估计,副总理出面道歉证明政府的立场开始软化,但是道歉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政府不但没有倾听民众的声音反而以催泪瓦斯驱散民众,警察在维持秩序的过程中滥用暴力。也许只有埃尔多安自己出面道歉并检讨政府的失当之处,才会慢慢消除人们对他的不信任。
埃尔多安一直指责邻国巴沙尔的独裁与专断,在中东变局中土耳其表现抢眼,但是如果对本国民众的抗议之声采取漠视乃至弹压的举措,那埃尔多安的国际形象也要大打折扣的。美国白宫发言人已经对土耳其表示了“关切”,希望土政府能够尊重言论与集会自由;联合国人权办公室也呼吁土耳其尊重人民示威的权利,调查滥用暴力的警察。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股市已经对抗议活动作出了反映,抗议活动爆发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土耳其股市暴跌10%以上。土耳其股市背离了经济基本面,但抗议活动则是引爆下跌的一个导火线,同时,股市从来不仅是经济的指标,也是社会稳定的指示器。如果抗议活动不断,股市连续下挫,埃尔多安还会继续强硬吗?
收起傲慢与偏见,回归一个民选总理的本分,用对话与谦卑化解民众怨气,才能保持政治常青。
(作者:孙兴杰)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