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大选伊朗新总统后,“变革”,成为伊朗选民的呼声,成为国际社会的期待。
伊朗人用选票表达对强硬保守派的厌倦。在内贾德担任总统期间,其强硬路线不仅让伊朗遭受越来越严厉的制裁,而且国内经济因制裁而遭受重创。通货膨胀率高达32.2%,中产阶级数量大量萎缩,高通胀导致企业能源价格上涨近3倍,制造业承受不了进而批量倒闭。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伊朗和叙利亚是唯一的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鲁哈尼的确和他的前任大不相同。他在英国格拉斯哥的卡莱多尼安大学获得法律学博士学位,其教育背景让很多西方国家感到亲切。除母语波斯语外,他能说流利的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有利于和各国交往。同样,他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在2003年至2005年间担任伊朗核谈判代表团团长,与世界各国有充分的交往,伊朗暂停浓缩铀项目,缓解了西方对伊朗核项目的压力。这显现出温和和妥协的外交灵活性。
但是,鲁哈尼只能称作是温和的保守派,还算不上是改革派。他主张务实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承诺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与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互动,以避免制裁或减少制裁影响。但是,除非伊朗改变核研发方面的政策,否则,鲁哈尼的所有良好政策愿望,都可能因外界施加的经济制裁而成为空话。
但在伊朗,包括支持他当选的普通人,都不会放弃核发展。他们把核力量,看作维护国家存在的最佳防线。鲁哈尼虽然决心改善伊朗同国际社会的关系,还誓言要和美国恢复自1979年断绝的外交关系,但让伊朗弃核是欧美国家设置的第一道门槛,他很难有所作为。
鲁哈尼就任总统,伊朗会变,但变革的空间和效果均非常有限。在政治上,伊朗会从右翼路线,回到中偏右路线,外交上从强硬变得少许温和。而在经济上,鲁哈尼施展智慧的空间不大,因为伊朗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等实施的经济制裁。伊朗的石油出不了口,就无法换回钞票而刺激经济。波斯地毯固然有名,但根本无法给经济输血。
更何况,伊朗总统和一般意义上的总统不同,不是党政军权集于一身的最高权力者。伊朗总统上面,还有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可想而知,鲁哈尼改变伊朗的空间很有限。
(作者:陈冰)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