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国峰会上,西方未能迫使普京在叙利亚立场上退却,这原在意料之中。而值得一提的是,有西方媒体公开力挺俄罗斯立场。《卫报》16日刊载署名文章,首先引用了普京外交顾问尤里·尤沙科夫对西方所称叙利亚军队使用化学武器的反应:“美国向我们提供的东西不能令人信服,把它们称为真实情况更加困难。”文章接着说,尽管这话在英法这两个国家听来很难接受,但尤沙科夫的话是对的。
该文作者为阿拉斯代尔·科鲁克,他是英国军情六处退役高级情报官,先前曾出任欧盟外交官,他熟谙伊斯兰事务,眼下担任一个旨在推动西方与伊斯兰政治交流的组织“冲突论坛”负责人。在分析了白宫有关叙军使用化武指控的表述之后,科鲁克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被告知,这一发现基于‘分析’和‘报道’;不过,或许更坦率一点的话,我们应该把这称为一种‘假设’。”
“假设”一说并不仅限于科鲁克。稍前几天,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军控与防核扩散专家蒂娜·艾斯凡迪发表了类似看法,她认为巴沙尔目前部署化学武器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尤其他的军队现在已经占了上风,采取这一触犯众怒的行动更不合情理。她坦言,“尽管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他,但要为此找到过硬的、确凿的证据却非常困难。”
然而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政府的指责似乎不容置疑,而且美国也正式表示要向叙反对派直接提供武装援助。但恰恰是在武装反对派这个问题上,情况变得微妙起来。西方政要们现在给出的理由是,反对派武器太差,而叙政府军有俄罗斯军援,所以要武援反对派以取得平衡。但只要稍微想一想,人们就会问,反对派先前一路斩关夺隘,击落战机、击毁坦克、而巴沙尔时日因此“屈指可数”,这样的战绩凭借的又是什么?事实是,反对派从来就不缺武器,《纽约时报》两个月前就曾刊文透露中情局协调沙特、卡塔尔等国向反对派输出武器的内幕。报道称,自2012年初至今,“根据保守的估计,空运的军事装备应该有3500吨。”有着军情背景的科鲁克认为,这样的空运规模堪称巨大。
然而巨大的军援并未使反对派占上风,而最近几月政府军连连得手,不久前还夺回战略重镇古赛尔。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政府军先前的退却并非完全是由于战败,有的是主动放弃。如政府军在北部库尔德人居住区以及戈兰高地附近的撤退,其意图在于让反对派武装与库尔德人、与以色列发生冲突。此外,政府军着力保护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让出农村和城郊地区,因为这便于重武器发挥威力。第二,反对派中最有战斗力的“支持阵线”(前译“胜利阵线”)被美国定性为“恐怖组织”后,因武器来源受到抑制,该组织战斗力大为削弱。其实美国此举也是无奈,因为尽管“支持阵线”对巴沙尔杀伤力最大,有利于推动政权更迭,但因其“基地”背景,美国如不与其划清界限,则既背上了一个政治包袱,又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两害相权择其轻,只能忍痛割爱。叙反对派虽然对此不满——叙利亚穆兄会,叙利亚自由军首领当时公开抨击美国这一决定,却又无可奈何,反对派士气因此严重受挫。
但是,在叙政府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如果毫无作为,甚至连表示都没有,那就等于认输,而西方决不会轻易服输。因此也就有了直接武装援助的声音,有了与此配套的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声音。然而到了真的要直接输送武器、尤其是先进武器时,西方又迟疑了。英国首相卡梅伦是最好的例证,今年3月,他明确表示,希望欧洲伙伴与英国一起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如果伙伴国不接受,就将自行其事。但在几天前,他却说英国尚未就是否武装叙反对派做出决定。原因还是在于放心不下。因为,不管西方将给的武器如何先进,如果武援只是给那些经过西方“政审”的反对派,那么其数量将少而又少,根本无助于改变战局。而大规模援助或许有可能改变战局,但同时也有可能遭来杀身之祸。所以,在八国峰会上,双方虽然有拌嘴,但西方还是愿意与俄罗斯一块寻求政治解决。
(记者 唐见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