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离任接手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这位作风强悍的女外交官临走扔下一句话:由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不作为,安理会在道义上和战略上留下“耻辱”。世人都明白,她心目中的污水应当泼在谁的身上。当初,中俄为阻止西方再次滥用安理会授权而否决了暗含武力干预叙利亚的决议草案,正是此人不顾起码外交礼仪破口辱骂中俄两国。
事实是,造成叙利亚今天这样的局面美国要负重要责任。比如,美国不顾叙利亚国内实情强行推动政权更迭。又如,它对叙国内民主派熟视无睹,因为这些民主派不支持外部武力干预。再如,美国在公开场合一再表示要政治解决,私下却通过中情局向武装反对派提供援助,希望用武力除掉巴沙尔。所有这一切都使冲突朝着加剧而非缓和方向发展。
但是,美国政府的一意孤行并不能淹没美国社会中客观理智的声音,著名战略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就是这种声音的一个代表。几天前他就叙利亚问题接受《国家利益》杂志采访,所谈观点与美国主流声音大相径庭。
他首先表示,难以理解奥巴马的对叙政策。他提出三个时间节点让人思考。首先是2011年下半年,叙利亚局势在两个海湾君主国家挑动下升温后,奥巴马突然宣布巴沙尔必须下台,但并未对促成此事做任何准备。然后到了2012年初,此时美国又命令中情局协调这两个海湾国家以及土耳其对叙反对派实施大规模武器空运。作为战略家的布热津斯基就此问道,起先未做准备的美国为何突然决定要搞乱叙利亚、推翻其政府?而所有这些向美国人民解释过没有?最后到了2012年末美国大选结束,美国似乎明白过来,原来并非所有反对派都是民主派,于是政策再一次做调整。在采访结束时他强调了这一点:“我直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2011至2012年期间——顺便说一下,这段时间属大选期间,我们会得出巴沙尔必须下台的结论?”
对于美国武器援助反对派以及是否最终军事干预问题,布热津斯基给出了简单明了的答案。第一,就武器援助而言,最终得到美国援助的将是战斗力最弱的那些反对派武装。第二,美国如直接武装干预,只会加速那些比巴沙尔更仇视美国的势力获胜。他说的这两点既是叙利亚的实情,也是美国的困境,去年12月记者在“巴沙尔若真倒台美国或忧大于喜”一文中对此有过详述。《洛杉矶时报》近日报道说,从去年11月起美国就开始分批训练叙利亚自由军,但美国信得过的自由军在伊斯兰“圣斗士”眼里一文不值,甚至还鄙夷痛恨。去年记者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一群武装人员聚集在一起收听拉线广播,广播中一个阿拉伯人在高声宣讲,视频英文字幕显示以下内容:我们一直在和邪恶的巴沙尔政权战斗,而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叙利亚自由军来,自由军是邪恶西方的走狗,他们想要与我们争抢胜利果实,打倒自由军!打倒自由军!随着广播里的口号,武装人员一起举枪高呼。而一个月前《卫报》报道说,由于不敌叙政府军攻势,大批自由军投奔了被美国定为恐怖组织的“支持阵线”。美国现在似乎也看到了问题所在,10多天前,英国广播公司播放了克里这样一段表态:“对我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反对派是否能够取胜,而是我们是否能够实现政治解决。”
美国寻求政治解决,这当然值得庆幸,但问题是路径选择。迄今为止的美国立场依然是,巴沙尔必须被排除在政治解决进程之外。但布热津斯基不认为这有助于问题解决。他为美国政府提出两个解决思路。第一,在继续与俄罗斯保持沟通之外,不应当仅仅依靠英法这两个前殖民主义国家——西方在中东名声不佳,而应该请中国、印度和日本加入。这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希望中东局势稳定,所以他们的加入有助于劝解双方达成妥协。第二,在叙利亚举行由国际社会推动的大选,巴沙尔在名义上也可以参选,但通过某种运作达成如下结果:巴沙尔一直留任到任期结束,但实际上不参加2014年大选,这样各方都有所获而不失体面。
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难发现,布热津斯基具有解决问题的真诚愿望,其建议也切实可行。然而奥巴马却把一个因未能对叙利亚实施“利比亚模式”而悻悻至今的人提升至关键岗位。悻悻于外者必不足于中,美国今后动向难以让人期待。
(记者 唐见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