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埃及总统穆尔西发表新宪法声明,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总检察长,强调在新宪法颁布和新议会选出之前,总统发布的所有总统令、宪法声明、法令和政令均为最终决定,任何方面无权更改。这份声明在埃及引发了示威浪潮,反对派民众连日来纷纷抗议穆尔西扩张权力。
实际上,这次斗争不仅是穆尔西与埃及司法系统之间的冲突,更透射出这个国家的平民政治和威权统治之争的漫长历史沿革。
在埃及的历史上,民主与军人干政理念之间有着长久的争执和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埃及今天的境遇与其60年前的历史有着奇妙的相互映衬。
1952年7月一个闷热的夜晚,在亚历山大城海滨的夏宫里,嗜赌成性的埃及国王法鲁克与富有的上层社会名流正在玩赌牌游戏,突然,他被匆匆叫去接电话。电话是他的首相侯赛因·希利打来的,告诉他说,一小撮持异见的陆军军官正在策划政变。在问明了这些阴谋分子的身份后,法鲁克哈哈一笑,只说了一声“一帮乌合之众”,随即又回到了赌桌旁。
就在接到关于政变密谋电话后的第二天上午,法鲁克又任命了一位新首相,同时还任命自己的内弟出任国防大臣,要求他采取行动,把那些阴谋造反的人一网打尽。随后,他便返回了海滨。7月22日晚,忠于他的将军们如期赶到开罗的陆军总部开会,部署落实行动计划。
密谋造反的军官们获悉当局镇压行动已是迫在眉睫,于是决定先发制人,提前行动。3年来,他们秘密策划,在军队内部建立起一个地下网络,称作“自由军官组织”,旨在创建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起初,他们的基本宗旨是将英国的军事存在赶出埃及,但后来,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法鲁克已经和英国人一样,成了老牌帝国主义利益的代言人,从而明确了同样要推翻法鲁克及其王朝的必要性。
得知法鲁克的将军们正在陆军总部开会,自由军官组织决定趁机立即对这座建筑物发动攻击。
纳赛尔率领起义部队冲进了陆军总部。经过一番象征性抵抗,将军们很快便缴械投降了。到了7月23日凌晨时分,自由军官组织已经控制了电台、电报局、警察局和政府办公大楼。
从历史学角度看,1952年军人政变带来的变化颇具戏剧性:它不仅终结了由法鲁克的曾祖父穆罕默德·阿里建立的长达140年历史的土耳其王朝,而且意味着,自25个世纪前波斯人征服埃及以来,埃及的统治权第一次落到了埃及人自己手中。
可是在当时,人们对发动政变的自由军官组织几乎闻所未闻。自由军官们往往在夜间赶往尼罗河上一座小岛,在法鲁克的游艇码头开会,对自己的身份一直保持秘而不宣。
因此,面对如此未曾预料到的顺利的政变,自由军官组织深深感到了自己在埃及影响力的微弱——在当时,自由军官组织最上层的9个主要领导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于是,为了稳住在埃及势力庞大的军方,为自己的行为塑造合法性,他们抬出了纳吉布。
纳吉布在当时是一位53岁的高级军官,温和宽厚,因其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而被誉为战斗英雄,在埃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1952年7月23日早晨7时,自由军官组织通过无线电广播发布的第一份夺权胜利公告,就是以穆罕默德·纳吉布的名义发布的。政变胜利之后,纳吉布被自由军官组织推举为军队总司令兼政府总理,而后来叱咤风云的自由军官组织的实际领导人纳赛尔当时还只是内政部长。
而至于政变成功后需要开展哪些后续工作,自由军官组织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计划。在德高望重的纳吉布的指导下,埃及的政变后政权从实施稳妥有序的改革措施入手,启动了新政。他们把法鲁克王朝集团分子看管了起来,宣布废除“帕夏”、“贝依”等奥斯曼帝国旧的称号,推行了一项温和的土地改革计划,以限制占有全国一半以上可耕地的富有阶层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军官们声称,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对政府发挥监督作用,一旦各政党肃清了腐败贵族,今后将实行议会选举。
然而,施政6个月后,自由军官组织——此时已改称“革命指导委员会”(简称“革指委”)开始强化自己的控制权,排斥和清除所有异己,为建立一个军人独裁政权奠定基础。他们废止了旧宪法,禁止政党活动,没收了各政党的资金和资产。成百上千的军官、职业外交官、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以及政治家,只要与法鲁克时代有些许牵连,无一例外地遭到撤职。工会、学生组织、媒体、行业团体和宗教组织同样也都在清洗内部异己分子。1953年6月,革指委废黜君主制,宣布建立共和国,纳吉布又被推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总理兼革指委主席。但此时羽翼渐丰的革指委已经占据了埃及内阁的绝大部分职位,纳赛尔虽然只是副总理,却已经显露出对于内政事务强大的掌控能力。与此同时,革指委也越发表露出长期掌控政权的意图。为动员群众支持,他们发起了自己的政治运动组织——解放大会,纳赛尔出任总书记,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此时,已经对革指委之前的激进行为多有不满的纳吉布在围绕如何实现革命目标的问题上与革指委开始了剧烈的摩擦。纳吉布认为军方应该逐步弱化对政治的影响力并使国家回归平民政治,同时坚持军队的职责不应该是掌控国家,反而应该是确保平民政治对于国家权力的掌握。
正如纳吉布在其后来出版的自传《埃及的命运》中所写道的:“36岁的纳赛尔感觉,我们可以无视埃及共和的宗旨直到完成我们的目的,但53岁的谨慎的我认为,我们的政策需要草根阶层的支持,即使意味我们的某些目标会因此而被推迟。在如何去完成目标的方法上,我与这些年轻的军官们的意见难以调和。”
与纳吉布的意见恰好相反,血气方刚的纳赛尔认为任何形式的推广民主或是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退出,都会导致已经在1952年政变中失去地位的政治派别卷土重来。另外,虽然在纸面上,身兼埃及总统和总理的纳吉布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在实际上,他所发布的任何政令都需要革指委中的多数通过,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意见经常被忽视。于是,被摆在台前的纳吉布越来越成为革指委其他军官们的傀儡,只是在按照纳赛尔的旨意表演。最后,无能为力的纳吉布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获得真正的权力,要么辞职。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有等到纳吉布做出最后的决断,已经目空一切的革指委突然率先发难。1953年底,纳赛尔指控纳吉布支持不久前被废止法律地位的穆斯林兄弟会并且怀有独裁的野心。一场夺取埃及军队和国家的简短权力斗争开始了,结果可想而知,纳赛尔赢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并且成功迫使纳吉布同意将于1954年11月辞去总统职务。
1954年2月,迫不及待的革指委宣布纳吉布辞去埃及的总统一职。公告中说纳吉布“意图获得绝对的权威,但并没有被认可”。听闻德高望重的纳吉布辞职的消息,埃及街头迅速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这场群众运动使得纳吉布在第二天又官复原职。但即便如此,纳吉布掌权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在这之后,纳赛尔正式成为埃及总理和革指委主席,纳吉布的职位只剩下了一种空洞的外壳。1954年11月14日,早已身心俱疲的纳吉布正式辞职,并于此后被软禁在开罗郊区一座别墅内,直到1972年萨达特继任总统才恢复自由。
(作者:赵山河)
来源: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