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金融报:埃及组阁:临时踩刹车
发布时间: 2013-07-08 浏览次数: 10

埃及军方迫使穆尔西下台3天后,埃及临时总统阿德利·曼苏尔76日在总统府举行会议,研究讨论过渡政府总理人选等事宜。而75日,埃及数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军方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埃及多地发生暴力冲突,埃及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冲突已造成35人死亡,1400多人受伤。虽然媒体报道说这次冲突规模不大,但分析人士认为,埃及社会当前面临的动荡和乱局一时恐难终止。而因担忧埃及军方解除穆尔西总统职务将影响经济前景,国际评级机构惠誉65日将埃及主权信用评级由B下调至B-,评级展望为负面。

巴拉迪任命撤回

早前有报道称,曼苏尔决定任命联合国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为埃及过渡政府总理。但在76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新上任的总统媒体顾问El-Moslimany否认了这一消息,称“任命埃及临时总理一事,至今仍在磋商当中”。不过,El-Moslimany没有否认,在总统候选人名单中,巴拉迪是“合乎常理的人选”。埃及官方媒体《金字塔报》报道,军方曾一度邀请埃及央行行长拉梅兹,以及拉梅兹的前任法鲁克担任总理,但都遭到拒绝。据悉,这一新闻发布会并未在既定日程之中,而这一时段本是曼苏尔宣布巴拉迪为总理的发布会。

纵观各方观点,现年71岁的巴拉迪是眼下埃及政局中的关键人物,而众多媒体在报道中亦猜测其可能担任总理或者新一任埃及总统。资料显示,1964年,年仅22岁的巴拉迪进入埃及外交部,开始其外交生涯。此后,他两次在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1984年,已积累了丰富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1997年至2009年,他连任了三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巴拉迪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期间的表现得到了广泛赞誉,为自己在国际社会赢得政治声誉;2010年,巴拉迪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卸任回国,得到国内年轻自由团体英雄式的欢迎。

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头衔,巴拉迪还是埃及国内权力架构的重组者。2011年,巴拉迪带头声讨前总统穆巴拉克。去年年底,穆尔西发表新宪法声明“扩权”之后,巴拉迪领导多个派别组成“全国拯救阵线”联盟试图推翻新宪法声明。在大规模的民众示威压力之下,穆尔西于129日宣布废除该宪法声明。2013年以来,“全国拯救阵线”联盟与穆尔西在内阁改组等问题上分歧不断,因此拒绝参与穆尔西发起的全国对话倡议,多次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穆尔西下台。英国《展望》杂志认为,巴拉迪在埃及政治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不仅如此,巴拉迪亦同西方,特别是美国,以及阿拉伯世界和非洲保持良好关系。分析认为,由于担心军方的行动可能突破尺度,巴拉迪更容易被西方国家接受。

而巴拉迪也颇受军方认可。他在74日接受BBC采访时,还为埃及军方干预政局的行动作出辩护。他说,“我们面临两难的处境,这是个痛苦的决定,没有人希望这样。但是穆尔西几个月前自行宣布为法老,这样做危害了他自己的合法性。”为此,与军方高层关系密切的一位消息人士说:“巴拉迪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恐难逃“轮回”考验

尽管巴拉迪任职一事仍然“飘忽不定”,这一消息已经引发埃及国内不同声音,并可能进一步加剧埃及国内冲突。在解放广场,反对穆尔西的民众点放烟花、挥舞旗帜欢庆这一决定。而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的自由与正义党、伊斯兰保守派别萨拉菲派光明党均对提名巴拉迪为总理表示反对。

光明党是埃及第二大伊斯兰团体、穆尔西曾经的盟友,但630日反对穆尔西大潮来临之后,光明党领袖尤尼斯·马西翁打破沉默,宣布支持军方出台的路线图,公开呼吁穆尔西作出让步,以避免流血冲突升级。但巴拉迪出任总理的消息放出之后,光明党明确表示不会配合巴拉迪工作。该党副党首艾哈迈德·哈利勒对埃及《金字塔报》表示,曼苏尔对巴拉迪的任命“违反了此前政界和全国民众认可的路线图”,并表示,如果巴拉迪成为总理,光明党将从过渡进程中撤出。

穆尔西领导的穆兄会表示,巴拉迪只是军方的傀儡而已。亦有民众担心巴拉迪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走得太近。76日,穆尔西支持者继续在开罗纳赛尔城、开罗大学附近和共和国卫队俱乐部门前示威,但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穆兄会表示,其追随者将继续抗议,直到穆尔西恢复职权。《金字塔报》网站报道称,穆尔西的支持者在77日还会进一步示威抗议。

不过,穆尔西“官复原职”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根据军方的计划,曼苏尔将管理国家事务直至选出新总统。曼苏尔说,打算重新举行大选,但没有提及具体日期。而在埃及复杂的政治格局之下,巴拉迪也更愿意扮演一个调停者或宣传家的角色。《金字塔报》就报道称,巴拉迪此次并无意参选总统一职。有分析指出,无论总统是谁,埃及政治恐怕仍将面临“轮回”的考验:临时执政-重新选举-新的政治角力。

(记者:袁源 编译报道)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