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埃及前总统穆尔西本月3日被军方宣布下台以来,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针锋相对的游行示威活动,多地发生暴力冲突,迄今已造成至少80多人死亡、近两千人受伤。在这一过程中,与埃及毗邻、且安全形势也与之密切相关的以色列表现得非常低调,除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之外,几乎没有发表任何相关的官方言论。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达的噤声令。据悉,在穆尔西因政变下台的消息出来后不久,内塔尼亚胡即指示其内阁成员,在目前埃及局势仍然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要就此接受任何采访,或者在任何公开场合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各位属下也是严格遵守,直到目前,外界尚未看到以色列官方就埃及局势发表过任何公开声明。只是在4日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兹利?曼苏尔宣誓就任临时总统后,以色列交通部长卡茨才在舆论的强烈要求下接受了以色列军方电台的采访。但他既未对埃及局势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透露丝毫以色列所持立场的信息,只是表示“那是埃及的事务”,“我们必须关注我们自己的利益”。
从更为深层的原因上讲,以色列如此低调,如此小心翼翼地避免对埃及时局评头论足,并不是因为埃及变局仅仅是“埃及的事务”,而是此次变局可能对周边和地区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方需要时间来对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并据此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以方最关心的莫过于以埃双边和平条约的命运以及能否有效应对来自于西奈半岛的激进伊斯兰武装的袭击。因为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巨变,尤其是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增加了以色列对北部以叙边境、以黎边境安全风险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官员如果对埃及变局妄加评论,很有可能引火烧身,恶化本已敏感的埃以关系,令自己腹背受敌,这是以色列不能承受之重。
随着中东地区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崛起,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以关系一直走在钢丝上,以色列必须随时随地谨慎应对。2011年8月18日,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在以埃两国边界发射火箭弹,攻击武装人员,致5名埃及军警死亡。埃及要求以方道歉并全面调查。以色列表示了遗憾,承诺展开调查,但拒绝道歉。埃及随后宣布召回埃驻以大使。此后,埃及民众心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直接导致了当年9月9日开罗示威者冲击以色列大使馆事件。事后,连内塔尼亚胡也承认,若不是美国及时施压,局面很可能会失去控制。这件事情也让以色列意识到,在中东剧变过程中,自己的处境很困难,很被动,唯有小心应对,谨言慎行,才能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
近两年来,以色列在对埃关系方面表现相当务实。即便是在上周埃及政变前后的这段时期,两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在西奈半岛安全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机制仍保持着畅通。为有效控制西奈半岛安全形势,防止极端伊斯兰武装派别制造事端,以色列甚至仍坚持根据此前的安排同意了埃及在西奈半岛部署安全部队。与此同时,埃以双方就保持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边境相对平静态势而展开的合作也在正常地进行着。前不久,在埃及的协调下,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双边关系没有因为伊斯兰圣战组织从加沙地带向以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发射火箭弹而进一步紧张。
而从以色列国防军透露的信息来看,尽管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以色列,但在穆兄会执政的这一年中,两国在安全领域展开的合作甚至要好过穆巴拉克在位时期。这既显示了埃及军事、情报部门在处理埃以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也反映了穆兄会在这一问题上的务实立场。显然,哈马斯与穆兄会的深厚渊源为埃及提升在巴以问题上的话语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哈马斯目前对加沙局势的控制以及对以色列立场的克制方面表现得还算不错。这种建立在开罗和加沙地带之间的“天然联系”对以色列来讲其实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人们常说,中东地区“无埃及不战,无叙利亚不和”。因此,有观察家认为,埃及穆尔西民选政府的倒台,对以色列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即便未来埃及建立一个“穆巴拉克2.0”模式的政权,那么,埃以关系走向稳定的可能性依然极大;另一方面,如果把穆尔西下台看成埃及民主道路上的一次反复,那么埃及或将陷入较长时间的内耗和内乱,埃及作为以色列周边最强大的潜在敌人,无异于自废了武功,客观上肯定有利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和安全。因此以色列当前谨慎行事,相机应对,或可化危为机,使中东局势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作者:袁奇、涂龙德)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