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妥协、合作、博弈、协商,而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这才是民主。
说到埃及,总觉得有太多话要讲。
穆巴拉克统治时期,我去过好几次开罗,印象很不好。
拥挤的街道,破烂的出租车,旅游景点都是着急想要宰游客一刀的商贩,整个城市的人显得很焦虑,也很粗鲁,实在无法和脑海中文明古国的印象联系在一起。金字塔显得不是这个国家的历史,似乎只是一个生财工具而已。
慢慢的,明白这种焦虑来自哪里。一个严重不公,充满了贪污腐败和特权的社会,人们看不到希望,于是只有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钻营。
2011 年,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吹到了埃及。就在穆巴拉克下台之后一个多月,我和我的同事借道埃及前往利比亚,这是通往班加西最安全的一条路线。只是在埃及出关并不顺利,埃及官员的官僚作派一如既往,我并没有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点点革命之后的新鲜气息。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埃及司机在官员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根本不敢去催促对方处理我们的护照,尽管这是官员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权利,最终是我找到一名更高层级的官员,总算才出了埃及国境。
一个多月之后,同样的路线,从班加西到亚历山大,再从亚历山大到开罗准备离开。去机场之前,特地让司机带我们去解放广场,周边的建筑还能看到之前冲突的印记,因为被焚烧而漆黑的墙身。司机说,当天下午还有集会,对于刚刚获得自由不久的埃及人来说,游行变成了这些日子他们最热衷的事情。
这并不让我觉得陌生,还记得萨达姆被推翻之后,巴格达的天堂广场虽然没有像埃及这样的大型集会,但是会有伊拉克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发表演讲,享受自由的味道,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这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只是,埃及和伊拉克等国一样,面对太多的问题—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博弈,尤其是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理解,政府的管治人才和能力,公民社会的建立。如果整个社会对于民主的认识是浮浅的,人们不懂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组成各种不同的团体的话,那就会变成某些政党利用的工具。
虽然穆尔西一直被称为埃及首位民选总统,但是如果说到选举,穆巴拉克 2005 年高票当选,当时也有多名候选人参选,只是谁都知道,那些候选人只是为了让选举显得好看一些,而选民们也没有胆量选择用选票向穆巴拉克说“不”。
现在,又一次的大型集会,在军方的介入之下,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被赶下了台。广场上的民众们坚持,这不是军事政变,这是二次革命,因为他们推翻的是一个要把埃及带向神权的总统,他们要把埃及拉回通向真正民主的道路。已经被软禁的穆尔西和他的支持者却坚决不认输,因为他们坚持,这位总统毕竟是埃及人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而这场选举更被认为是相对公平的,如果连选举的结果都可以这样推翻的话,那未来谁还相信民主?
反对派有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依然反对的是威权和专制,尽管穆尔西是选出来的,但在他执政期间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民主素养,他通过颁布宪法声明,扩大总统的权力,一个民主选举出来的总统不应该只代表支持自己的那些选民,他要为所有的埃及人服务。
但是穆尔西和他的支持者同样没错,军事政变终止了埃及的民主进程,连宪法都被暂停了,尽管这部宪法让很多埃及人并不满意,但毕竟是公投的结果。既然当初很多埃及人放弃了自己的表决权,那就要承受放弃所带来的后果。
反对派和军方说,有 1400 万人走上街头,如果真是这样,这成为埃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会,而整个埃及的人口只有 8000 多万。之所以强调数字,反对派和军方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民意的支撑,证明是呼应民众的心声。不过,如果和 2011 年相比的话,那一次民众是用了三个星期才把穆巴拉克赶下台的,而这次只是三天,反对派和军方就已经失去了耐心,要由军方出手逼宫。
接下来会怎样?回到以前穆巴拉克时代?这当然不可能,因为埃及民众早就和专制独裁说再见,既然可以用街头运动把穆尔西赶下来,未来如果不满当局,自然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不满。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弥补社会的裂痕,避免走向暴力冲突,解放广场的民众自称埃及人不喜欢穆斯林兄弟会,但是穆兄会毕竟就是埃及人民的一部分。
专制和民主,前者没得谈,后者在于如何谈。懂得妥协、合作、博弈、协商,而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这才是民主。
(记者:闾丘露薇)
来源: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