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谢赫哈扎·纳赫扬(左)率团访问埃及,在与埃及临时总统曼苏尔(右)会晤时,宣布将向埃及提供大规模援助。法新社
7月9日,对深陷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的埃及来说,算得上是特别的一天。
当日,阿联酋表示,将向埃及提供30亿美元援助,其中10亿美元为赠款,20亿美元则是存在埃及中央银行的无息存款;同日,沙特也宣布向埃及提供包括10亿美元赠款、20亿美元无息存款以及价值20亿美元石油在内总值为50亿美元的援助;科威特方面则承诺提供价值40亿美元的援助。
长期以来,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对穆兄会始终心怀忐忑,如今,穆尔西代表的穆兄会政府被颠覆,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选择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动荡中的埃及抛出了“金援橄榄枝”,似是急于表明态度,以示对穆尔西政府垮台的欢迎。
与卡塔尔“争夺”埃及
穆尔西执政时期,卡塔尔一直是埃及经济援助的主要来源,从2013年起,埃及共从卡塔尔获得价值80亿美元的援助,而卡塔尔的援助与其说是对埃及这个国家的支持,不如说是对以穆尔西为代表的穆兄会政府的援助,卡塔尔也因此与对穆兄会持警惕态度的沙特、阿联酋等其他海湾国家产生了不小的嫌隙。
如今,穆尔西政权在“军事政变”中垮台,卡塔尔对此噤若寒蝉,海湾三国却更为积极地承诺提供援助,尤其是沙特,作为此次“金援团队”中最为大方的国家,大手笔的散出50亿美元似是昭示了要与卡塔尔在埃及这块“赛场”上争夺影响力的决心。
此前就有评论指出说,穆尔西下台后,沙特很有可能取代卡塔尔成为埃及最大的“幕后金主”。一方面,卡塔尔很有可能会停止向非穆兄会领导的埃及继续“投资”;另一方面,面对乱局丛生的埃及,美国就是否继续向埃及提供援助也陷入两难:美国会内部对此争议不断。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并未和埃及临时政府商讨贷款问题。在此情况下,沙特领导阿联酋和科威特提供的经济援助,对埃及显得尤为重要。
换取埃及“外交让步”
此次沙特领导阿联酋、科威特金援埃及,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增加对埃及这一中东“前霸主”乃至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7月8日,埃及临时政府总统曼苏尔发表过渡时期的宪法声明,宣布新的议会选举将于6个月内举行,而大选前埃及经济的恢复状况则直接决定大选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外部的经济援助对过渡时期的埃及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沙特率领的“金援团队”斥120亿美元巨资究竟能对埃及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许能从之前的例子中窥见一二:穆尔西上台后,采取了更为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尤其在对伊朗关系上态度更加积极,然而一年来,尽管两国均作出努力,埃及同伊朗的双边关系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伊朗交恶的沙特不愿眼见埃伊两国复交,而埃及为了不失去来自沙特方面的财政支持,不得不看其脸色行事,小心翼翼,无法在改善同伊朗的关系上真正有所作为。
此次剧变将埃及推上风口浪尖,政治经济均面对一盘狼藉,在其他外援均面临“断粮”的情况下,来自海湾三国的金援成了埃及不可或缺的“救命稻草”。为了不失去巨额资助,未来的埃及势必会为了迎合“金援团队”而在某些问题上作出一定程度的“外交让步”。
可以预见,在经济上依仗外援的埃及很难真正实现完全独立的外交,或许也会逐渐将阿拉伯世界“领舞”的地位拱手让给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而这也是沙特提供经济支援的重要考量。
经济搞不好大选没希望
自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以来,埃及就一直肩负着沉重的进口债务,而穆尔西政府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束手无策,尽管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却成效甚微。根据埃及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埃及国家外汇与黄金储备在2011年1月为360亿美元,而2013年6月这一数据下跌至149亿美元,甚至不及穆巴拉克时期的一半,而埃及政府债务则从穆巴拉克时期的300亿美元攀升至目前的近400亿美元。
分析认为,穆尔西此番“被辞职”,归根于其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的民心丧失。而临时政府则想以穆尔西的垮台为戒,欲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当前,IMF贷款迟迟未到,美国可能随时中断援助,过渡政府任命有经济专家背景的总理并积极寻求别国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埃及当前的财政低谷,或能为不久后的大选铺平道路。
但尽管如此,埃及的经济重建仍前路漫漫,而没有经济做支撑,政治复苏更是遥遥无期。
当前,摆在过渡政府面前的天平,一边是从穆巴拉克时期遗留至今的财政沉疴,另一边是沙特等国金援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制约,处于两难境地的埃及,孰轻孰重尚未决断,何去何从仍待抉择。
美国金援埃及“顾不上民主”
7月15日,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常务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匆忙抵达开罗,这是自3日埃及军方强制解除穆罕默德·穆尔西的总统职务以来,到访埃及的首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
此次访问美国期望能广泛会见埃及军政商学各界人士,包括穆兄会等,但目前的效果并不乐观。在穆尔西倒台事件中,美国同时招致其支持者和反对者强烈不满。支持者指责穆尔西遭解职背后有美国黑手,反对者则批评美国态度不够鲜明。
在3日埃及军方解除穆尔西总统职务的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虽对军方举动“深感担忧”,但并未予以谴责。他下令重新审议美国对埃及援助,但至今没有给埃及军方干政之举贴上“政变”标签,美国十数亿美元金援助继续流向埃及。
尽管美国标榜支持民主,但目前只有面对现实。矛盾背后是奥巴马美国利益至上的考量。
白宫为金援埃及辩护
美国对外援助附加条件,比如《对外援助法案》禁止向发生军事政变的国家提供除用于促进民主项目和人道救援之外的其他援助。
穆尔西是埃及首位经选举产生的总统,他遭军方废黜震动了中东和世界,促使一些美国议员和分析人士发出暂停援助的呼声。
资深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批评穆尔西担任总统期间表现欠佳,但同时指出他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获得了多数票支持。
他说:“除把军方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事件称作政变外,我难以作出其他断言。我不想暂停我们对埃及的关键援助,但我认为这是眼下最恰当的选择。”
参议院对外援助小组委员会负责人帕特里克·莱希表示一定要重新审议对埃及的援助。
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则出言谨慎。他说,他几天前刚与5名共和党参议员一起访问中东,美国亲密盟友都强烈建议不要暂停对埃及金援。这些盟友包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约旦。
共和党在众议院的2号人物埃里克·坎托表示,埃及军方一直是美国的主要伙伴之一,也是中东地区的一支“稳定力量”,可能也是今日埃及“唯一可以信赖的国家机构”。他说:“民主不仅仅事关选举。”
这是奥巴马政府反复强调的论调之一。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日前还表示,“不必要地匆忙”认定埃及军方举动为政变不符合美国利益,立即改变对埃及援助项目也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原因在于美国的目标是帮助埃及实现向民主过渡。
没有金援就失去影响力
如果没有美国对埃及的金援,尤其是对埃及的军事援助,那么美国就会大大丧失其对埃及的影响力,其中东战略亦会严重受损。
1948年至2011年间,美国共向埃及提供了716亿美元援助,年均11.2亿美元。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13亿美元军事援助。
美国在埃及拥有的众多利益,主要是美国海军通行苏伊士运河的权利(这一航线可使美国海军在必要时快速向波斯湾部署航母战斗群);维持埃及-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协议(该协议被视为美埃关系的基石);推动埃及向民主过渡,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奥巴马在2011年5月讲话中表达了要把埃及和突尼斯塑造成民主样板的愿望。
另外,反恐仍是当前美国的一大重点,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宗派冲突是美国当前在中东地区的首要任务之一。美国离不开埃及提供的相关情报。此外,确保稳定能源供应和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也需要埃及帮助实现。
因此,尽管埃及没有达到美国国会确定的民主标准,但今年5月国务卿克里仍然悄悄批准了对埃及13亿美元军事援助。美国官员近日表示,虽然埃及局势仍不明朗,但美方仍将按计划向埃及交付4架F-16战斗机。
(记者:阚静文、易爱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