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化武问题,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可以说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由于普京的从中斡旋再加上巴沙尔政权的极力配合,使得美国本已拉紧的“弓”又变得松弛。由于普京的出色发挥,使得他在叙利亚问题上可以说是“名利”双收。然而普京和奥巴马的“斗法”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最近普京提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小伙伴”以色列要放弃核武,这个提议实际上触动了美国的最痛处,让奥巴马无法言说。
以色列官方对核武器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否认”。以色列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一来可以避免承认而引发的国际机构的核查,二来可以避免否认而让中东“敌对势力”肆无忌惮。尽管如此,以色列的这种“模糊策略”依然被外界广泛解读为是拥有核武器的默许姿态。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曾五次三番要求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压以解除核武装,但始终没能形成强大的国际声浪,包括中俄美英法等联合国五常国家几乎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过直接且正面的回应。因而普京这一表态,立刻引来了全球围观。
有专家分析称,叙利亚问题打响了近年来美俄中东战略博弈的第一枪。在围绕叙利亚问题而进行的“第一季”的攻防战中,普京显然暂时暂居了优势。不过从长期来看,普京的“小伙伴”巴沙尔下台是迟早的事,俄罗斯在叙利亚利益究竟能维持多久,确实是个问题。因而普京将美国“小伙伴”以色列弃核问题抛出来,并且和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挂钩”,就等于以此为筹码,向美国要挟“后巴沙尔时代”到来时的利益诉求。以色列核武问题显然让美俄的中东博弈进入到了“第二季”。
笔者分析认为,普京之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提出这个敏感的话题,原因有三:
首先,用以色列和叙利亚作类比,普京想以此表明,俄罗斯绝对不会放弃在叙利亚的利益。以色列核问题是一个在中东长期存在,但是一直潜伏的话题。以色列不可能因为普京的“暴露”而放弃核武器。在以色列看来,拥有上亿人的阿拉伯国家在没有承认以色列生存权之前,必须要拥有一套完全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不受侵犯的威慑力。核武器是这种威慑力的终极表现。因而弃核对犹太人而言几乎等于是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谭”。奥巴马和普京当然都深知此理,但俄罗斯却故意把不可能的事情提出来当作交换筹码,明显是在向奥巴马“宣示”:如同美国不可能支持以色列弃核一样,俄罗斯也不可能损失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
其次,普京的做法“声东击西”,在通过以色列“敲打”美国的同时,向对美国不满的阿拉伯民众示好,改善俄罗斯在中东国家中“墙头草”的形象,为俄罗斯“重返中东”做舆论铺垫。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俄罗斯是伊朗核问题的6个会谈方之一,也是解决巴以问题的4方之一。但是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手段上,俄罗斯参加会谈只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展现方式,无论在巴以问题还是在伊朗核问题,外界更关注的还是美国的声音和态度。因而不排除普京通过“刺激”以色列这个中东大多数国家都不喜欢的国家,来为本国的中东形象加分。
最后,就是拉低美国在中东甚至是世界的地位和形象。美国之所以要打叙利亚就是因为各国对“世界警察”给予了很大的压力,此外,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总是偏袒以色列的行为已经让很多国家对美国日益不满,但却又不敢公开作声。普京作为超级大国的领袖,有揶揄美国的实力和能力,因而这么一来“世界警察”的信誉和形象无疑会有所降低。
但千万不要以为俄罗斯是很认真地要求以色列弃核。以色列的核武器也好,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也罢,都只是俄罗斯用来和美国博弈的棋子而已。随着普京将长期在俄罗斯执政的可能性越来越成为现实,一个强有力的俄罗斯将重返中东也并不是一厢情愿。借叙利亚问题的契机,美俄中东博弈的新一轮“大棋局”已经展开。第二季、第三季乃至以后的勾心斗角将会像一幕幕大戏一样,充满神秘悬念和精彩看点。
(作者:李远航 大公网评论员)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