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在线:以色列和约旦关系面临考验
发布时间: 2014-03-14 浏览次数: 25

本来随着美国和伊朗接近之后,已经被剧变的政治形势所包围的以色列,外交环境再度恶化。祖特尔本月10日在巴勒斯坦和约旦边界由以军控制的艾伦比桥边检站被以军士兵打死。他的死引发约旦国内社会对于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以色列和约旦的关系也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少有的“朋友”,约旦一直以来在以色列的外交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英国“托管”时期,当时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就曾经在约旦王室的斡旋下同巴勒斯坦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接触。在以色列建国之后,约旦也一直成为了以色列沟通埃及、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世界的主要通道,约旦也是第一批正式承认以色列的中东国家之一,约旦的友好关系一直是以色列十分看重和珍视的。

对于约旦来说,以色列作为一个“好邻居”有着巨大的好处。首先是约旦外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一统阿拉伯世界”的愿望。当然,这种愿望在早期的阿拉伯各国政治领导人身上都很普遍,毕竟现代的阿拉伯国家疆域划分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对比勾勒的,因此包括约旦王室在内的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希望统一阿拉伯世界,并为此不断努力。对于约旦来说,有了以色列的“友谊”,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就有着独一无二的外交资源。

此外,约旦与以色列的“友谊”源于诸多的无奈。毕竟约旦曾经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主力,面对“灭不了”的以色列,约旦只能与其接近。另外,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夺回了被约旦控制的圣城耶路撒冷,这让号称“圣裔”的约旦王室脸面大失,毕竟当年哈西姆王室为了建国,败给了今天沙特的统治家族沙特王室,丢掉了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耶路撒冷是不能再丢了。所以,以色列也顺水推舟,拿回耶路撒冷之后,却把耶路撒冷城内的宗教事务给予了约旦,约旦保留了面子,以色列保留了控制,各取所需。

不过约旦保持同以色列的友好关系一直饱受压力,毕竟在阿拉伯世界中,以色列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而对于约旦来说,和以色列保持某种“友好”关系尤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毕竟约旦在199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试图以“巴勒斯坦代言人”的身份参与到地区政治之中。约旦国内众多的巴勒斯坦民众,也使得约旦河两岸的政治动向很容易影响到约旦国内。

此次事件的受害者,祖特尔是约旦籍的巴勒斯坦人。祖特尔原本是希望前往巴勒斯坦地区去探望亲属。作为一名律师,祖特尔家族在约旦首都安曼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死也很快吸引了约旦全国范围的注意力。本来巴以和谈就已经陷入僵局而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近期又一直强调“约旦是约旦,不是巴勒斯坦”,试图隔断约旦国内巴勒斯坦人与巴勒斯坦的联系。

应当指出的是,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指责以色列边防军人“滥用武力”的行为。“大赦国际”曾经多次发布报告,批评以色列边防军人“随意开枪”“检查粗暴”,而不少生活在约旦河两岸的巴勒斯坦人也经常受到以色列军人的粗暴对待,饱受压抑的巴勒斯坦人遇到了以色列军人袭击的事件,愤怒必然一触即发。

祖特尔死亡事件在约旦国内影响巨大,约旦议会纷纷谴责以色列军队的暴行,要求约旦政府强硬回击。约旦首相恩苏尔面对群情激奋的议员和国内舆论,一再安抚。恩苏尔表示以色列已经为事件“道歉”,而且“成立了以色列-约旦联合调查组”来调查事件真相。不过恩苏尔却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以色列大使馆仍然运行如常,约旦大使也仍然没有撤离特拉维夫。

不过恩苏尔的“灭火”举动却被以色列人的一系列言行所搅乱。以色列的“道歉”由于存在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的差异,导致了“道歉”只有“对不起”而没有“悔恨”的真诚,这激起了约旦民众的不满。而且以色列舆论描述的版本和约旦目击者的证言完全相悖,以色列的版本是祖特尔试图夺取以色列士兵的武器,才遭到以色列士兵射杀的。而根据约旦目击者的描述,当时祖特尔和以色列士兵发生争吵,结果被以色列士兵粗暴殴打之后被击毙。关键的监控设备,以色列军方却声称“凑巧坏了”。这让祖特尔的死因成立各说各话的罗生门。

除此之外,就算以色列—约旦联合调查组能够正常工作,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如果认定以色列士兵没有责任,那么约旦政府和王室无疑将受到巨大的社会压力;而如果以色列士兵有罪,那么如何审判?如何判刑?这都将会成为今后两国冲突的导火索。

以色列射杀约旦平民的事件恰巧发生在以色列外交陷入“孤立”之时,而约旦在经历了阿拉伯动荡之后,一直试图维持社会稳定。死者祖特尔的特殊的巴勒斯坦人身份,让约旦国内原有的“巴勒斯坦人难题”再次显现,也让以色列和约旦关系经受考验。

(作者:王晋)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