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文汇报:“水坝”成恐怖分子新式武器
发布时间: 2014-05-11 浏览次数: 109

5月初,声名狼藉的“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武装,控制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西约50公里的费卢杰镇附近的一个大坝,包括大坝所有的泄洪口和阀门。他们利用对大坝的控制,成功地制造了周边地区的水灾,令许多当地居民无家可归。

恐怖分子试图用此举来阻碍伊安全部队的军事打击行动,在这里制造一次伊拉克版本的“水淹七军”。这件事引起了伊拉克人的极大恐慌。

“生态武器”成本低廉

费卢杰虽然是一个小镇,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巴格达。因为费卢杰恰好位于世界上著名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最近处之间。控制了费卢杰大坝,恐怖分子既可根据气候变化随心所欲地在两河下游制造旱灾,又可肆无忌惮地人为引发水灾,这种靠生态力量发动的恐怖袭击便成了恐怖组织的新式武器。

以往,伊拉克基地组织和其它恐怖分子多用以消灭生命或者攫取钱财为目的的爆炸、谋杀、偷袭、敲诈、绑架、勒索等作为恐怖袭击的主要方式。但这些方式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成本过高,因此,恐怖分子开始寻求生态武器,利用“低成本”的生态自然力而不是冷热兵器,来达到要对方屈服的目的。

本月9日,伊拉克政府已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费卢杰以抢回水源控制权,然而目前伊拉克政府军与“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军事较量中,政府军似乎并不占明显优势。而伊拉克正值大选年,因此政府有多大精力抢回水源是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因为对伊拉克拒绝留驻美军的抱怨,美国军方对恐怖分子控制费卢杰大坝一事装聋作哑。美军方高层一位官员就费卢杰问题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他们(伊拉克)的战争”,俨然一种袖手旁观的架势。

“两大分支”快速联合

其实,“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曾是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前领导人扎卡维曾是这个组织最早的首领。2006年以前,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曾对美军发动过多次袭击,近千名美军士兵葬身在他们的炸弹或枪口下。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库尔德人、联合国官员和伊拉克军队官兵作为重点追杀和恐袭的对象。2006年后,在扎卡维毙命后,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其实,“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前身是“伊拉克伊斯兰国”,早在2003年美国军事打击萨达姆时就开始活动了。2012年到2013年间,这个组织开始“走出国门”,向更广阔的阿拉伯世界扩张,先是更名为“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而“黎凡特”是除了伊拉克以外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埃及等广大地区。最近一年,这个组织不仅在伊拉克境内继续策划、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而且还将自己的恐袭范围全面扩大到叙利亚。

2012年,“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力量开始与叙利亚反对派中的基地组织分支“救国阵线”联合,并在今年初曾一度成立“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并支持“救国阵线”与叙利亚反对派中的自由军进行军事对抗。而“救国阵线”被美国政府明确划入国际恐怖组织名单。事实上,叙利亚反对派鱼龙混杂。由美国和土耳其共同支持的叙利亚“全国联盟”领导的自由军,美国甚至称“全国联盟”是叙利亚唯一的合法反对派。土耳其也极力排斥“救国阵线”力量从土耳其获得支持。而唯一支持“救国阵线”的沙特阿拉伯又碍于“助恐”之嫌而缩手缩脚。因此该组织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国际支持。但这个组织又以残忍和秩序著称。今年1月,他们一次性击毙100名叙利亚自由军士兵,并令人发指地砍下其中40人的头颅。在控制的地区内,他们实施伊斯兰法,控制区内民众。

两大组织于今年13日宣布合并为“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原来的“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领导人同时宣布,“救国阵线”和“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名称将不复存在,今后伊、叙两国恐怖组织合为一体。

恐怖组织呈“碎片化”

然而好景不长,“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成立不久,进入叙利亚的“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武装就多次与叙利亚的“救国阵线”发生激烈火拼。基地组织“舒拉”(类似政治局)不得不严令“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退出叙利亚,并不承认“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的“合法性”。对这种指令,“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对基地组织中央的命令置之不理。今年3月,基地组织头目扎瓦赫里“正式”宣布,基地中央决定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割断所有联系。而已经与“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闹翻的叙利亚“救国阵线”立即宣布效忠基地组织中央。

基地组织为何要抛弃拥有强大实力的“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原来后者的野心太大,不仅要在伊拉克建立伊斯兰国,而且要在整个阿拉伯半岛乃至阿拉伯北非建立全面实施沙利亚法(伊斯兰宗法)的大伊斯兰酋长国。这就打乱了基地组织通过“阿拉伯之春”掀起阿拉伯世界内乱的“部署”,为基地组织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制造混乱,四面树敌,同时其政治和军事野心也超过了基地组织的容忍极限,甚至有越俎代庖、抢班夺权之嫌。尽管基地组织发动恐怖袭击从不手软,但何时发动、发动多大规模、要达到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基地还是需要认真策划和把握时机的,绝对容不得“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势力乱来。最终,基地组织中央不得不“忍痛割爱”,避免“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做大做强,威胁基地组织在“恐怖主义世界”的支配地位。

人们注意到,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十二年后,全世界出现了多个自称是基地组织的恐怖势力,既有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山区的基地组织“老前辈”,也有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之角、马格里布地区和尼日利亚北部地区的新生代。他们的政治诉求各异,种族成份既有白色人种、又有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意识形态大体相同,全都“挂靠”基地组织,又都不听从基地组织指挥:“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出身于基地组织,又与基地组织分道扬镳、分庭抗礼,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慕名投靠基地组织,但基地组织的任何指令对其都没有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基地组织的龙头老大地位将会根本动摇,恐怖主义世界将更加碎片化。

(记者 周戎)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