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在线:被奥巴马遗忘的巴以问题
发布时间: 2014-06-03 浏览次数: 18

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来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东外交政策是两国对外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注点。不过近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演讲,却给这种“关注”泼了一盆冷水。不久前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奥巴马不仅将中东地区列在了较为“次要”的区域,而且通篇演讲之中并没有提及巴以问题。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让两国,尤其是以色列,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当以色列人“满怀希望”的听完奥巴马的演讲之后,不安心情一下子在以色列国内政界和舆论蔓延开来。以色列媒体甚至酸溜溜的表示,“看起来,菲律宾的台风和尼日利亚的绑架案都似乎要比叙利亚更值得美国人去‘介入’,更别提巴以问题了”。事实上,奥巴马的演讲确实让以色列觉得有点茫然无措。

这种茫然无措来的确实很正常。当巴以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之时,各方都希望美国能够拿出勇气帮助各方找到未来的外交突破。当经历了大半年的“巴以和谈”在国务卿克里的主持下再次“谈崩”时,巴以都希望美国能够再次在世人面前表示出对于和平的信心与期望。

以色列的这份担心,主要源自于最近巴勒斯坦发生的变化。自从2006年以来就“刀兵相见”的巴勒斯坦两大政治力量哈马斯与法塔赫,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分裂”之后,终于在今年423日达成一份旨在结束巴内部分裂的和解协议,双方同意在5周内组建联合政府,并在联合政府成立后6个月内举行大选。而就在62号,双方终于就临时政府的名单达成一致,新政府宣誓就职。

哈马斯一直以来被以色列和美国视为“恐怖组织”,虽然在2007年之后成为了加沙地区事实上的“控制者”,但是长期以来秉持的“不承认以色列”“武装消灭以色列”和“不承认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的和平协议”都将自己摆在了同以色列和美国“水火不容”的立场上。尽管2008年之后,哈马斯在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激进的意识形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保境安民的一方“政府”,但是其官方意识形态和外交辞令仍旧没有改变。

此番同法塔赫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与法塔赫重新组成政府,这让以色列和美国的立场十分尴尬。对于以色列来说,承认巴勒斯坦新的过渡政府就意味着在事实上承认了哈马斯的政治合法性,但是如果拒绝承认就意味着自己主动封死了未来同巴勒斯坦进行官方沟通的公开渠道,也势必恶化自己同巴勒斯坦和主流舆论的关系,毕竟包括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内的世界舆论都对巴勒斯坦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的和解表示了支持和赞扬。

对于巴勒斯坦内部来说,尽管名义上是“和解”,但是事实上哈马斯对法塔赫让步颇多。从2013年埃及穆尔西政府倒台之后,曾经支持哈马斯的埃及政府和其他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主义”政治力量势力大大受挫,哈马斯再次被“憋”在加沙,外部联系几乎断绝。加沙内部,哈马斯又受到意识形态更为激进的“吉哈德”等力量的不断挑战,加之自己的行政系统腐败严重,民怨沸腾之下的哈马斯政府压力巨大。所以哈马斯几乎是做出了“全盘让步”。

新成立的过渡政府领导人还是以法塔赫领导人、总统阿巴斯为首,而且过渡政府中的关键职务,如内部部长、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等职都由法塔赫派系的人员担任,哈马斯的成员在过渡政府中几乎只是个“样子”。哈马斯内部的强硬派代表人马沙尔虽然不久前在卡塔尔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哈马斯在政治和解中“让步”,其中醋意不言自明,但是无奈大势所趋,如此多的“让步”也显得无可奈何。

对于法塔赫而言,总统阿巴斯通过此次“和解”终于再次让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事实上,阿巴斯从2011年中东剧变之后,其地位就一直饱受挑战。但是阿巴斯硬是“扛过”了艰难的时期,待到与以色列谈判崩盘之后,阿巴斯以“不屈服”的形象在巴勒斯坦民众面前赚足人气。民意高涨之下,又带领法塔赫与哈马斯“和解”成功,政治优势相当强劲。在这种“大好局面”之下,如果阿巴斯“掉价儿”主动与以色列接近,必然会让自己的好不容易收获的政治红利瞬间丧失。所以继续强硬,才是阿巴斯对以色列摆出的唯一可能的“脸谱”。

对于以色列来说,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同样因为同巴勒斯坦的关系裂痕显现。除了内塔尼亚胡自己所带领的利库德集团内部“少壮派”对于党魁位置虎视眈眈之外,更加“右翼”的政治人物如本内特同样跃跃欲试。加之本届政府被“贬为”在野党的极右翼政党与左翼工党“权益联盟”愈加巩固,中间翼政治人物如拉皮德和利夫尼的左右摇摆不定,让内塔尼亚胡的政府在巴以问题上所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必然压力满满,疑虑重重。

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边关系都因为内部原因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一直以来的“中东热心人”美国需要表现出某种态度来给巴以和平“打气加油”。不过当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洋洋洒洒的结束自己的演说,却并没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未来和平进程的任何安排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界和舆论都不禁感到一丝被遗忘的心寒。

(作者:王晋)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