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库尔德最高领导人呼吁地方议会为该地区的独立进行全民公投。但是,其独立仍然面临包括美国、土耳其和伊朗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已有百年历史的“库尔德问题”似乎正在站在一个新的拐点上。
库尔德民族和库尔德斯坦
作为一个民族,库尔德的族源至今没有定论。《大英百科全书》使用了库尔德斯坦地区范围内发现所有考古文化类型的综合式定义。同样,作为一个民族,库尔德人缺乏自己撰写的历史文献,目前能用研究库尔德历史的主要是靠其他文明和民族的历史记载。
目前,库尔德人倾向于认定自己是中东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米底人的后裔。
在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分布着众多19世纪由欧洲人考古发现的史前文明,正是这些史前文明的楔形文字被同期的欧洲语言学家逐个解读后,当时的历史轮廓才得以还原。
米底文明形成于早期伊朗高原上里海东南岸,大约公元前9世纪出现在两河文明的边缘地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得对这一文明的历史作出了文字记载。波斯王国曾是米底王国的附属国,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的母亲就是米底国王的女儿。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创立人——琐罗亚斯德就是出身于米底王国下的库尔德地区的一个贵族。
“库尔德”一词的出现时间至今也没有统一定论,有专家认为公元前1000年亚述人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而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开始使用这一词的意思是“英雄的人们”。12世纪,一位名为萨拉丁·尤素夫·阿尤布的库尔德人打败了东征的基督教十字军,夺回了耶路撒冷,被称为伊斯兰教历上的英雄。萨拉丁也是迄今为止多数中东和伊斯兰历史著作中唯一提到库尔德的缘由。
语言学家也把库尔德语列为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明显区别于闪语系的阿拉伯语。但库尔德语的出现则是在15-17世纪,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书面语和口语;库尔德语非但方言众多,书写字母更是有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西里饵字母和波斯字母。
库尔德斯坦这一地理名称也来自波斯语,意为“库尔德人的土地”,出现于12世纪。
1925年,国际联盟成立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公布数据称,库尔德斯坦约有320万居民,分布在土耳其150万、伊朗70万、伊拉克50万和叙利亚30万。库尔德人在土耳其、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均是第二大民族,在伊朗是第三大民族。国际调查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在于解决摩苏尔归属问题。
库尔德斯坦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大致范围包括土耳其东部、伊拉克南部、伊朗西部、叙利亚东北部以及亚美尼亚小部分地区构成的一个狭长地带。
目前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已经拥有了自治区,库尔德语一直允许使用;伊朗则设置有库尔德斯坦省,宪法承认库尔德人的少数民族地位,允许使用库尔德语;土耳其不承认库尔德斯坦这个地理概念存在,长期禁止使用库尔德语,直到2003年现任总理埃尔多安的正义和发展党上台后才开始允许库尔德语教育;叙利亚也不承认库尔德地区的存在,库尔德语和出版物被被官方禁止,只能在个人日常生活中使用。
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也是西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除土耳其以外的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部分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正是20世纪初勘探出的石油至今还在影响着库尔德人的命运。
奥斯曼帝国的遗产问题
在16世纪西欧国家通过航海发现美洲和到达东方之前,库尔德斯坦地区属于东西方文明往来的要道。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都曾统治过这一地区。但今天库尔德斯坦现状则需要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说起。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争夺库尔德斯坦地区,直至1639年签订的林堡和约。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地区归属奥斯曼帝国,一小部分归属萨法维王朝。
奥斯曼帝国与库尔德斯坦地区的酋长们达成了一项不成文的契约,16个库尔德公国和50个采邑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库尔德斯坦地区以山区为主有关,相同的状况也出现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多山的黎巴嫩地区。
现代意义上的库尔德斯民族主义是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影响的产物,也如同奥斯曼帝国境内从巴尔干半岛到阿拉伯半岛遍布的各种民族问题一样深受英国、法国和沙俄插手奥斯曼帝国事务的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起,库尔德人就开始与俄国和英国打交道。明确地提出,建立库尔德斯坦民族国家的政治主张出现于1880年由长老们发动的起义,文化意义上的库尔德民族主义则稍微晚些。1897年,第一份库尔德文报纸正式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梦想成为阿拉伯之王的侯赛因·伊本·阿里在1915年向英国提出了阿拉伯国家的版图作为参战条件,并没有包括库尔德斯坦地区。但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的命运此时已经被英国与法国和沙俄就日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达成的《赛克斯—皮科协定》所决定。
1918年,英国就占领了摩苏尔和基尔库克。尽管英国和法国的东方学对于帝国主义列强制定中东战略和政策起到的作用早已世人皆知,但地质学家们所起的作用迄今为止并不被公开历史文献所证实。有观点认为,正是英国在伊拉克南部平原地区和北部库尔德地区都发现了石油资源决定了库尔德人在当时不可能获得独立地位。时至今日,南库尔德斯坦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伊拉克的约40%,基尔库克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油田之一。
1920年,巴黎和会就如何处置作为战败国的奥斯曼帝国达成了《色弗尔条约》,奥斯曼苏丹接受了这一条约。该条约承认了库尔德人有自治权,甚至提出了获得独立的条件。根据条约,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组成三方委员会划定了奥斯曼帝国境内库尔德地区的范围并提出自治计划;甚至提出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伊朗和库尔德代表组成委员会,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土耳其与伊朗的边界;库尔德人的最终获得独立由国联理事会决定。
不过,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改变了这一可能的历史进程。1922年,协议国同意废除《色弗尔条约》;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没有再提及库尔德自治或独立问题。至此,奥斯曼帝国的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三,再加上波斯境内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分布主要在中东4个国家的格局延续至今。
1930年,英国在伊拉克的委任统治结束,新的英伊条约甚至没有再提及库尔德人自治的问题。
油田、管道和出海口
“冷战”期间,库尔德人并未从美苏的对峙中得到好处,倒是又多了几次被出卖的经历。不过,库尔德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的一位小老乡、有着萨拉丁式英雄情节的萨达姆·侯塞因推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确立的中东地区国家间体系和秩序的第一张牌。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伊拉克战争,库尔德人迎来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机遇。
不同于土耳其和伊朗境内库尔德地区,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地区与伊拉克一样处于石油资源分布带。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和随之发生的叙利亚国内反阿萨德政权内战同样给库尔德人带来了自治的机会;事实上,此前在全国范围内致力于推行阿拉伯化政策的叙利亚中央政府已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目前,摩苏尔和基尔库克油田共有3条石油管道通向大海,一条通向伊拉克南部港口;向北的管线进入土耳其境内,沿土叙边境北侧到达地中海港口杰伊汉,需要指出的是,这条管道基本位于土耳其的库尔德地区;向西有一条管线到达叙利亚的地中海港口塔尔图斯,前苏联时代,这里曾经是苏联海军的军事基地,目前依然是俄罗斯海军的海外基地。
在1915年的《赛克斯—皮科协定》,摩苏尔和叙利亚以及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南部都属于法国的势力范围,但国际联盟在1925年作出裁决,将摩苏尔划给了伊拉克。
就在7月3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哈里发”在网络上公布了新的伊斯兰世界版图,库尔德斯坦在地中海有出海口。
(作者:佟文立)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