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华盛顿邮报:恐怖分子不会自生自灭 斗争时日仍长
发布时间: 2014-08-19 浏览次数: 4

17日,恐怖组织“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以下简称‘伊斯兰国’)”曝出在推特网站上公开了一张在白宫外秀“国旗”的图片,并留下威胁言论,向美国和西方社会挑战。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的轰炸仍在继续。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专栏作家大卫•伊格那修斯(David Ignatius)文章。文章指出,根据美国情报官员分析,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拥有以往恐怖组织不具备的特点,不会自生自灭,同其的斗争将会是漫长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从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来看,奥巴马政府似乎认为恐怖分子“伊斯兰国”剧毒无比,其发展将会受限,最终自生自灭。但美国情报官员却不这么认为。

在周四举行的一场记者发布会上,由五名美国情报官员组成的小组总结了他们的评估成果,即一个组织的之所以拥有极强的持久力,是取决于其“耐心”、“组织度”、“把握机会的能力”和“灵活度”的。在头目巴格达迪的领导下,“伊斯兰国”从2010年的1500名战士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10000名战士的庞大规模,成为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全球性的圣战组织。

“经评估,我们不认为该组织会自行灭亡,”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但对其施加压力,并且提供其他选择(吸引走其逊尼派支持者),久而久之,它就会垮掉。”情报官员们担心一些反恐手段——譬如无人机轰炸和其他空袭——并不足以击垮恐怖分子,而很可能只是造成些微影响。

有说法称,巴格达迪会因顾虑美国对其粉碎性大举进攻的威胁,而不去进攻美国本土。情报官员们对这一说法也表示了怀疑。“经评估,我们认为,该组织觉得其与美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一名官员表示。尽管现在“伊斯兰国”正忙于应付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事,但一位官员还是引用了几个月前“伊斯兰国”在网络上的宣言:“美国,我们没有把视线从你们身上移开。”

这场发布会十分罕见,决策者们还在就此问题争论不休,情报官员就将信息发布出与人分享。该专家小组避开了与政策直接有关的问题,但没有绕开一些间接问题。譬如,有人问,如果“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诸多基地没有被炸,该组织是否就能被成功限制。一名官员回答,自1945年以后,在同暴乱分子作战中,应对类似这种跨国界的庇护所就成了“一项永久的挑战”。

巴格达迪和他的“伊斯兰国”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栗。他们最早以“基地”组织之名盘踞伊拉克,与美军展开激烈斗争。他们多数的领导层战士都被美军囚禁,但监狱是圣战分子的学校,他们因此变得更加坚韧,相互联系也更加紧密,对自身的“事业”也更为投入。

巴格达迪的手下采取的策略已经从“基地”组织的传统手法进化到了“坚守阵地”的策略,一如他们在伊拉克自立的伊斯兰王权。最早可以从其在叙利亚的活动看出迹象,该组织携带自杀炸弹的恐怖分子会抢占政府机构,僵持几个小时之后再引爆炸弹。

巴格达迪将自己塑造为本•拉登的继承人,尽管他无视了本•拉登的警告——本•拉登曾反对如此迅速地宣布建立伊斯兰政权。而因为巴格达迪的离经叛道,今年四月,“基地”组织领袖扎瓦西里也将巴格达迪开除。“伊斯兰国”至今挖走了一些十分暴力的圣战分子,其中包括了九名“基地组织”的核心成员,另有“基地”组织北非马格里布分支的成员。而“基地”组织在也门和阿拉伯半岛强大的分支组织领袖却多数继续效忠扎瓦西里。

相比老旧的“基地”组织,“伊斯兰国”要更加乃年轻、反应迅捷,对社交媒体也更为得心应手。情报专家还提到“伊斯兰国”大量使用推特,不光用到阿拉伯语和英语,同时还有德语、印尼语、俄语和其他语言。该组织在全球的势力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千名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外国战士。这些追随者们多数穿过土耳其边界进入叙利亚,到达组织的基地。

“他们其中有些人已经回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小组,有的带着命令,有的没有。”情报官员警告道。

在过去,“基地”组织的弱点一定程度是由于其太过激进,无论在哪儿扎根都免不了树敌。但据情报官员分析,巴格达迪的组织“从过去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同其他穆斯林隔绝。专家表示,巴格达迪的组织占领了一个城镇,会让当地人来管治,而不是毫无必要地对他们呼来喝去。

情报官员表示,“伊斯兰国”的一个“脆弱点”也许就是他们的过度扩张。他表示,该组织战场太多,人数明显不足。如果他们的军队被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军队和当地力量打击,那该组织的逊尼派支持者也许就会作鸟兽散。

这次不同寻常的记者会让我明白,奥巴马政府需要更加远大的战略,以将这个组织逐渐削弱到最初的规模。这不会一蹴而就,也绝非易事:巴格达迪的穆斯林对手们和世俗革命家们在“阿拉伯之春”中的失败养肥了他,“伊斯兰国”不会因为自己犯错就从内部瓦解,我们必须耐心地、敏锐地同其斗争。

(记者:杨天 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