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该出手打击ISIS?日本《外交官》杂志日前撰文称,中国应放弃但求通过经贸合作增强在中东影响力,口头支持制裁,实际不武力干预的方针。因为中国本身已经是ISIS的打击目标,如果还不干预,以后会自食苦果。文章编译如下:
随着IS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影响力的蔓延,国际评论员开始把目光移向中国。作为伊拉克石油的最大外国投资者以及中东稳定的受益者,很多人认为,中国应该在维护该地区稳定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中国在中东并不只有经济利益。中国官方常常强调自己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国。自去年的一系恐怖袭击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新疆标记为中国的“反恐前线”。2014年5月习近平宣布对新疆恐怖主义展开为期一年的严打。随后,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宣布“人民反恐战争”。政府的策略包括对举报人提供大量的金钱奖励,部署无人机,对向外界展示伊斯兰信仰习俗进行打击。在昆明火车站暴力袭击事件3个月内,习近平公开提及反恐22次。
虽然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2170号决议——强烈谴责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极端组织,敦促对ISIS及其附属组织实行制裁,但中国的不干预政策以及军事能力的缺乏使其不会对打击ISIS采取果断行动。
在本月初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批评中国“搭便车”。奥巴马开玩笑说,“我们能像中国一点吗?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
中国媒体通过强调其在伊拉克战后发展的积极影响回应,称这种影响包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民日报》将美国贴上“侵略者”和“遗弃者”的标签,中国则是“合作者”和“建造者”。在财新的专栏中,一名评论员认为,中国不能因为“其他国家的嘱托”而强迫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存在,而应该继续通过贸易以及经济联系提升在(伊拉克以及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尽管迄今为止经济实力作用良好,但中国或许不能长久依赖于此。事实是,中国已经发现自己也是ISIS的目标。7月份,ISIS声称寻求统治新疆以回应中国的“抓住穆斯林的权力(seizing Muslim rights)”。有报道称,已有维吾尔族妇女以及女孩接到ISIS的电话鼓励其成为他们的性奴。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有100多名来自新疆的极端分子正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接受培训。
除非中国政府在国际反恐上付诸行动,否则最终后果是在国内。中国政府需要就如何为国际反恐努力做出贡献展开严肃讨论。中国如何处理目前的危机是其未来成为负责任利益攸关者的一次实验。
(记者:黄博宁 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