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大公网:南苏丹独立公投为何获得国际支持?
发布时间: 2014-09-18 浏览次数: 22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20111月的公投使得该国成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

南苏丹独立之前,笔者曾咨询过在当地进行建设的中资公司,看看当地人对公投到底是什么状态。这家中资公司的驻地就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总统府对面的广场,城建包括总统府翻修、道路建设等诸多大型工程,和当地高级官员以及普通民众有着密切交往。相关人员介绍当时的情况,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他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们帮助搭建选举棚;来自欧美国家的志愿者们帮当地人解释如何投票;拿着旗子满街跑的光脚小孩儿见到外国人就咧嘴笑着喊“独立!独立!”;官员更是老早就对中资公司承诺,“我们今后合作会更愉快!”可见南苏丹的独立公投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获得的全方位支持,最终以一种超级平和及取得共识的方式获得了成功。

那么南苏丹的独立公投为何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这种公投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公投有什么不同? 简而言之,像南苏丹这样,被认可的合法公投需要几个要件。

首先,南苏丹公投的举行,获得了苏丹中央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这是任何一个所谓独立公投必须的第一步。苏格兰公投也是如此。

其次,南苏丹的历史纠结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认同,公投与国际法也并不矛盾。

以上两点都可以从梳理历史中发现。笔者注意到,数百年来,南苏丹的土地生活的居民与苏丹北部地区生活的居民就没有太多的政治交集,更别提统一国家的构建。

北苏丹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南苏丹则主要是信仰基督教的非洲土著后裔。这种人口、宗教、习俗等显著差异,使得即使是19世纪末英国入侵这片土地时,也是对南北苏丹分别统治。

相关资料介绍,195611日,苏丹在英国和埃及的安排下独立之后,南北苏丹才第一次被放到了同一个政权之下,尽管得知南北苏丹合并的消息后,南苏丹坚持武力反抗,但苏丹建国却依然如故。南苏丹的反抗斗争持续到了1972年,南北苏丹达成的协议规定南方高度自治。这样才算暂时平息战火。

不过随后双方的争端依然如故,冲突不断。直到2005年双方才达成一揽子协议。这份协议其实为南苏丹的独立规划了一个路线图。即南方先成立自治的过渡政府,在自治6年后的2011年初,进行独立公投决定是否彻底与北部分成两个国家。届时中央政府对公投产生的任何合法结果都会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南苏丹公投是该国中央政府用协议保障的,因而具有确定的合法性。同时国际社会对南苏丹当时与北苏丹的强制性合并也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在苏丹中央政府不再坚持的前提下,国际社会当然也愿意看到南苏丹通过公投的形式走向独立。

南苏丹独立公投的第三个要件是公投的合法性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定与保障。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纷纷对南苏丹派出了选举观察员,包括中国也罕见参与到了这项进程中,并且对选举过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社会对选举的监督和观察,是确保公投能够完全反映选民意志的必要条件。否则公投的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

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为例,该地的公投缺乏欧盟等多方域外观察员的监督,主要是和克里米亚有着密切政治经济和历史联系的俄罗斯观察员参与,因而西方对此不能接受,国际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也没有承认公投结果。

最后,南苏丹公投不涉及第三国或者第三势力的非法介入,目的比较单纯,国际社会也更容易接受。克里米亚公投就犯了“大忌”,俄罗斯介入的痕迹太过明显,这使得即使公投的过程都难以服众,更别提结果。

在以上几个要件满足下,南苏丹公投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公投独立的样板。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各种利益行为体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实属不易。留给国际社会的最大经验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法和友好协商的国际合作,在解决国际争端上显然必不可少。

(作者:木春山)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