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阿经贸论坛组委会和中国中东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召开,区内外近300名专家学者汇聚沙湖,共同探讨中阿经贸合作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变局中的稳健增长与合作”。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主旨演讲,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主持会议。自治区副主席李锐致欢迎辞。
王正伟在演讲中说,深化中阿战略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中阿各国人民的现实需要、长远利益。我们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善于应对,顺势而为,在积极应对变局中推动中阿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持续发展。
王正伟强调,宁夏与其他地方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人文环境条件不同。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必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真正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趋其利而避其害,走出具有宁夏特色的路子,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宁夏模式。相比国内外举办各种论坛和博览会,宁夏的模式是既有论坛的丰富内容,又有博览活动;既有经贸合作,又有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交流;既有项目投资,又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王正伟指出,在宁夏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我们的重要职责就是服务。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格局、服务中阿经贸合作、服务我国各省区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开放,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要在创新服务中推进经贸合作。通过建设国际性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中心,尽快与国际清真标准认证接轨,服务我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通过优化信息和金融服务,使宁夏成为中阿贸易结算中心;依托宁夏国际空港物流园区,积极申建银川综合保税区,通过产品的展示、加工,使宁夏成为中阿贸易采购中心;通过建立国际大宗商品及清真产业交易所,带动大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好商品交易所预期调节市场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试行向海湾资本项目定额定向开放等,借助金融机构带动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和深化双方经贸往来。在创新服务中加强文化交流。要通过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推动高端智慧碰撞;积极打造阿拉伯国家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国内研究阿拉伯问题的资源,加强对中阿经贸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通过举办会议、创办杂志、建设网站、打造媒体,使宁夏成为国内研究中阿经贸理论问题的前沿阵地和研究中心、宣传中心;积极承办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友好大会、文化周等活动,积极推动宁夏在阿拉伯国家举办体育、文艺表演与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出版更优秀的书籍,在宁夏铺就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之路。在创新服务中扩大人员往来。要充分利用宁夏人文优势,促进中阿之间人员广泛流动,为中阿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点加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人才培育,建设阿语人才培训中心,打造我国重要的阿拉伯经贸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积极推动宁夏和阿拉伯国家互派留学生,承担国家面向阿拉伯国家培养人才项目和短期培训班,培养中阿经贸往来高端人才;承担起宁夏回族穆斯林的大使角色,吸引阿拉伯国家和全世界的穆斯林客人来访交流。在创新服务中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全力建设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打造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开发的政策高地。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口岸相互衔接的综合物流体系,畅通物流通道;加强对阿拉伯国家投资环境、政策法规的研究,为中阿经贸往来提供专业化的决策咨询,建设快速信息通道;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创造有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汇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创新服务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要以中阿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契机,优化宁夏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于中阿合作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文化旅游产业,满足和适应阿拉伯国家消费习惯,持续增强对广大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要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承接我国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记者 张晓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