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范鸿达:国际机制对巴以冲突难起作用
发布时间: 2012-11-28 浏览次数: 40

1114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军事行动,随着巴勒斯坦人特别是包括婴幼儿在内的平民伤亡人数的急剧上升,加沙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自2007年哈马斯完全取得加沙控制权后,以色列和哈马斯在这里的冲突更是层出不穷,加沙战事也一再跃入世人眼帘。

持续几十年的巴以冲突使人不禁疑问,目前国际社会不仅成立了各种国际组织,还制定了各种国际法规。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规在巴以冲突面前丝毫不能发挥作用,使人费解。

实力对比太悬殊

60余年来,地中海东岸、面积仅为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其主导权一再变迁,命运跌宕起伏,生活其中的人们自然也就多磨难。

1947年的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中,加沙被给予了拟定中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它落入埃及的掌控之中,经过惨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又成为它的控制者。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逐步取得了加沙除犹太人定居点以外土地的自治权。

2007年起,加沙就处于哈马斯的单独掌控之下,它的主政并没有给加沙带来福音,相反却带来更大的灾难。为了达到解放和建国之目标,哈马斯诞生后对以色列发动了多起暴力袭击,并拒绝承认以色列国的合法性。哈马斯自成立以来就是以色列的眼中钉肉中刺,以色列视其为不共戴天之敌,斥之为恐怖组织。

随着2007年哈马斯主政加沙的开始,以色列就拉开了封锁该地的序幕,希望以“集体惩罚”的方式迫使哈马斯改弦易张。以色列对加沙实施严密封锁,主政加沙的哈马斯处境自然是非常艰难,并随之以质量低劣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以示报复,以色列与加沙的对抗遂成为常态。以色列对哈马斯进行近似周期性的军事打击,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铸铅行动”和刚刚停火的“防务之柱”行动。

在“铸铅行动”中,加沙巴勒斯坦人伤、亡是4250人和913人,而以色列的伤、亡则是119人和13人。在“防务之柱”行动中以色列和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人员伤亡仍然是高程度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实际上反映的是以色列和哈马斯战斗力量的相差悬殊,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展开的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因为按照当初巴以达成的协议,包括加沙在内的巴勒斯坦是不被允许拥有军队的,当然,对加沙执行严密封锁的以色列也断然不会允许作战武器流入到哈马斯之手。

所以,尽管以色列连篇累牍地报道哈马斯从加沙接二连三地向自己发射火箭弹,但是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是相当有限,远比不上中东军事强国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对加沙带来的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色列的封锁和军事打击给加沙平民造成极大的灾难,国际社会对此多有谴责,面对批评之声,以色列的一贯立场是继续自己的既定政策和目标。作为一个曾经被迫流散世界各地且在历史上遭遇普遍排挤的民族,犹太人当然深知和平与安全的珍贵,所以他们对土地和国家安全的诉求也是非常之强烈。但凡认为是有利于国家安全的,以色列必定会强烈追求,并且力求取得对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取得国家的绝对安全,这一点在以色列建国后其实际控制土地的不断增多可以得到证明。

大国分歧难解巴以冲突僵局

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在多方批评之声中继续自己的政策,与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它的坚定支持密不可分。国际体系是以大国为核心构建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也是以大国为核心运转的,从制度上讲,在冷战后有大国卷入或受大国影响的区域冲突中,那些与大国利益不一致的冲突方的利益很难获得保障。

不管是在绝对实力上,还是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中,以色列均拥有远非哈马斯可以比拟的优势,所以,近些年来,当然也包括今后若干年中,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哈马斯注定是一个悲剧性角色。

以色列在建国后获得美国大力支持,19485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仅仅数分钟后,美国就给予这个新生的“犹太国家”外交承认,此后美以关系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以色列取胜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对它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更加看重。

为了抗衡苏联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从肯尼迪总统时期开始美国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以色列的援助;以色列领导人也一再强调本国相对于美国的无法代替的冷战价值。这样,本来实力就相差悬殊的以色列和哈马斯,又因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其的迥异立场,使得它们之间的对抗更加不对称。

近几十年来,在中东地区事务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上,美国始终给予以色列坚定的支持,比如虽然全世界普遍谴责以色列在2006年发动对黎巴嫩的战争、在2009年发动对加沙的军事打击,但是美国依然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就巴勒斯坦问题商讨对策时,形成不了有效的约束以色列行为的决议。

另一方面,作为加沙战事的另一个主角,哈马斯向来被美国视为威胁以色列安全的恐怖组织。美国对哈马斯的“恐怖主义”定性决定了美国对它的态度和政策倾向。除了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对该组织的官方看法亦是如此,但是阿拉伯国家、伊朗、俄罗斯、土耳其等多国则把哈马斯看作是反抗外部占领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

正因为国际上存在对哈马斯的两种不同定性,导致了大国对巴以冲突的不同看法,国际组织、国际法规的实施都是由大国主导,大国不能就巴以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国际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况且许多国际决议还需要会员国一致同意。

巴以冲突国际社会作用有限

巴以冲突之后,潘基文秘书长不停地呼吁,要求各方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加倍努力,找出巴勒斯坦问题的长久解决办法。这些话已经被联合国官员重复了几十年,由此也可看出大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巴以冲突难起作用,从而导致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对巴以冲突如同摆设。

1114日晚,安理会就巴以紧张局势升级召开了紧急会议,但无果而终。安理会1120日就加沙局势召开闭门会议,由于美国的阻止,安理会没有通过有关巴以冲突的声明。

这进一步说明由大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不仅在实施条件不具备,它们本身也没有强制力,缺少独立的实施机制,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但是目前占据明显优势的以色列也并非没有可担心之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特别是加沙地带的某些政策和行为正遭受着其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前不久以色列国内出现的反对扩大对加沙战争的游行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近年来土耳其对以色列日趋敌视的态度和政策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从区域层面上看,2010年以来中东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发生剧烈的政治变革,以色列不得不面对一个民意对政府的影响日益上升的周边环境;从国际层面讲,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美国学界和舆论界近些年也逐渐开展对以色列行为和政策的讨论和反思,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也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如果以色列不调整某些政策的话,区域和国际层面的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使以色列面临日益沉重的外部压力。

事实上,冲突的解决也需要暂时的强势方的让步,历史一再印证,在安全问题上,但凡想要绝对安全的个人和国家,无不是在其追求过程中四面树敌,并因此而感觉自己更加不安全……如此恶性循环,只能愈加远离自己的安全目的。

对于强势的以色列和弱势的哈马斯而言,目前再过多地纠结于历史上巴勒斯坦的土地归属已经没有意义,他们应该要做的,还是以联合国通过的各有关巴勒斯坦决议为基础,积极解决存在已久的争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的弱势方自然要做出妥协,比如哈马斯要明确改变自己“消灭”以色列的虚无纲领。

(作者:范鸿达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为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访学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巴勒斯坦希伯伦大学等大学访问学者)

来源:法制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