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唐继赞:新一轮巴以冲突缘何此时发生
发布时间: 2012-11-26 浏览次数: 68

埃及外长阿姆鲁21日晚在开罗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等据守加沙的巴武装派别当天晚上9时实施停火,新一轮加沙危机暂告平息。这场危机缘何此时爆发,不禁引起人们的疑问。

20076月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武装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以来,在以色列的严密封锁下,加沙已经成了巴以对峙的平台。哈马斯、杰哈德等巴激进派别下属的武装人员不时从这里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国防军也不时以加倍的狂轰滥炸和“定点清除”予以报复。

20081226日,以色列国防军以报复哈马斯发射火箭弹为由,曾对加沙地带发动历时24天、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千余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武装力量也遭遇重创。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沙袭以火箭弹数量明显减少。偶尔有之,多数也是杰哈德所为,并非哈马斯之作。

然而,从本月10日起,巴以对峙又有所升级。加沙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的火箭弹骤然增多;以色列国防军则借机,于14日宣布对加沙发起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又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截至21日停火前,以军的空袭造成162名巴勒斯坦人丧生,1300多人受伤。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也被以军“定点清除”。其间,加沙武装人员向以境内发射的大约1400枚火箭弹,造成了5名以色列人死亡,多人受伤。从加沙发射的远程火箭弹,首次打到了七八十公里以外的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令以色列人的安全感备受打击。

加沙发射火箭弹,以军“定点清除”,本是巴以加沙对峙的常态。然而,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为何“小题大做”?分析人士认为,内氏除了要重创哈马斯的有生力量,还有其他深层原因。

首先,为未来的以色列大选造势。以色列新一届议会选举将于明年122日举行。据以媒体统计,该国历史上7次大选,曾有5次加剧巴以局势紧张。以色列《国土报》分析称,“在大选前发动军事行动,不仅可以通过维护国家安全的强硬姿态争取更多的选票,还可以扭转民众对国内民生、经济问题的关注焦点,为自己增加胜算。”

其次,试探中东剧变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对巴以问题的立场有无变化。经过中东北非动荡,中东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般认为,伊斯兰势力的崛起,特别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的离去,对以色列和西方国家不利。以色列一直担心1979年签署的埃以和平协议不保,从而危及自身的安全环境。因此,有分析说,新的加沙危机将考验中东剧变后的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埃及对巴以问题的立场。

再次,扰乱阿拉法特开棺验尸工作。许多媒体怀疑,阿拉法特死于以色列投毒。今年7月,半岛电视台爆料,在阿拉法特的遗物中发现可置人于死地的放射性微量元素钋-210。在阿拉法特家人的要求下,巴民族权力机构决定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据报道,阿拉法特墓已经开始挖掘。在此关键时刻,以色列制造新一轮加沙危机,或许旨在扰乱验尸工作顺利进行。

还有,以此干扰巴勒斯坦“入联”努力。阿巴斯1112日在阿盟紧急外长会议上宣布,巴勒斯坦将在本月29日正式申请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去年,巴“入联”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联合国多数成员国的支持,给美国和以色列造成了被动。以色列制造新一轮加沙危机,恰值阿巴斯再次提出“入联”计划之时。因此,人们估计两件事情相互关联。

从哈马斯方面分析,选择此时对以色列进行“挑衅”,显然也有考虑。第一,显示自身武装抵抗以色列能力的提升。此次冲突中,哈马斯击落以色列无人机,甚至首次把火箭弹打到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引起了以色列人的震惊。

第二,通过强化与以色列的冲突获取国际社会和阿拉伯国家更多的声援和支持。哈马斯认识到,剧变中的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政权更迭后的埃及,正在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配合以色列封锁加沙的穆巴拉克下台,与自己同宗同源的穆兄会在埃及掌权,伊斯兰势力在中东崛起,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分道扬镳,特别是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近期提供的巨额经济援助,都令哈马斯备受鼓舞。日子相对好过的哈马斯,自认为目前是取得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争取打破加沙封锁的最好时机。

第三,哈马斯也有干扰阿巴斯“入联”计划的用意。哈马斯对阿巴斯的“入联”计划,同样耿耿于怀。因为“入联”计划一旦成功,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国际地位会迅速提升,而哈马斯在同法塔赫的争斗态势中将越来越处于下风。这是哈马斯不愿看到的。因此,它要利用一切机会,阻止法塔赫坐大。

在埃及、美国、联合国和阿盟等多方的调解下,以色列“防务支柱”军事行动终于偃旗息鼓,新一轮加沙危机暂告平息。但是,历史经验提醒人们,巴以停火常常是脆弱的。就在停火后的几个小时内,又有数枚火箭弹从加沙射向以色列境内;以方则在约旦河西岸抓捕55名分别属于哈马斯、杰哈德和法塔赫等巴勒斯坦派别的“恐怖嫌犯”。这些新的火花,无疑正在挑战本次停火协议的“忍耐力”。

(作者:唐继赞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