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顾正龙: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持续发酵
发布时间: 2012-10-31 浏览次数: 205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1019日发生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导致黎国内安全部队情报局长维萨姆·哈桑等3人身亡,100多人受伤。目前,尚未有任何组织宣称对哈桑遇袭事件负责,但有关这起袭击的幕后元凶引发各种猜测。有人指责叙利亚是幕后主使,也有人认定以色列是黑手。事件反映了在叙利亚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背景下,与叙利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黎巴嫩局势正变得日益复杂,支持和反对叙总统巴沙尔的教派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再加上持续发酵的土叙边境冲突,叙利亚危机可能蔓延至周边国家,引发地区冲突,叙危机外溢效应越来越令人担忧。

与叙利亚在历史、民族、宗教上有着紧密联系的黎巴嫩,教派利益本就错综复杂。哈桑遇袭事件在黎国内之所以激起大规模的反叙示威,与两国关系密切的历史渊源有关。黎巴嫩于1975年爆发内战,1990年结束。内战前,黎巴嫩局势经历了相对平静时期。但随着宗教冲突升级,1975年,全面内战爆发。1976年,叙利亚以阿盟名义出兵黎巴嫩,此后叙军一直驻留在黎境内。2005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贝鲁特一起汽车爆炸案中遇袭身亡,亲西方的政党指控叙利亚是暗杀事件的幕后黑手。该事件引发黎国内多地游行示威,要求叙军从黎撤走。在多方压力下,20054月叙利亚从黎境内撤出1.5万人的军队。尽管军队撤走,但外界认为叙仍然对黎巴嫩政局保持影响力。

长达20个月的叙利亚危机强烈冲击着黎巴嫩政坛。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黎什叶派真主党在政府内的力量日趋强大,逊尼派对此早有不满,叙利亚危机更触发了黎巴嫩境内立场不同的教派矛盾,呈现出支持巴沙尔和反对巴沙尔的两派,或是盟友或是对手。黎真主党支持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主导的叙现政权。而同时,黎境内的逊尼派有不少人支持叙利亚的反对派,而叙反对派中的多数人也属于逊尼派,他们强烈反对巴沙尔政权。正是这一原因导致近几个月来在黎内部,巴沙尔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频繁发生武装冲突。

面对西方对叙利亚政权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叙危机对黎安全和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黎巴嫩一直不断加强边境防卫措施,但仍不断有武装分子从黎境内潜入叙利亚同叙政府军交战,同时,大量叙武装分子、伤员等通过非法通道逃往黎巴嫩。叙反对派武装还通过这些通道获得很多武器,黎境内的多起教派冲突事件几乎都与叙利亚局势有关,黎巴嫩处于危险的岔路口。西方外交官警告说,叙利亚暴力冲突将使黎巴嫩不稳定的教派局势与内战历史聚积的破坏力扩散到整个中东。

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的加剧,与美国政府多年来在中东地区积极支持“政治化的伊斯兰教”有关。美国为达到推翻不合心意政权的目的,让愿与美国合作的势力,哪怕是最激进的教派势力都可以上台执政。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不惜利用什叶派势力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而在目前发生的叙利亚战争中,又利用逊尼派来对付什叶派的巴沙尔政权。在这场危机中有一种离奇的现象,西方国家支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反对者,而这实际上却有利于自己最大的敌人——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基地”组织的本·拉丹就是逊尼派)。美国、英国和法国在阿富汗同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作战,而在叙利亚却同他们结盟。有消息指出,在叙利亚的阿勒颇等战场与巴沙尔军队作战的是伊斯兰“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成员。对他们而言,在哪里跟谁作战都无所谓,他们仇视巴沙尔不是因为他搞独裁,而是因为他的政权是世俗政权,还因为他是什叶派分支的阿拉维派教徒,而不是虔诚的逊尼派教徒。

内战使叙利亚成了一场地区霸权争夺的前沿阵地。霸权争夺战的一方是引领中东什叶派势力的伊朗,另一方则是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以及美国。伊朗公开宣称叙利亚是其不可或缺的盟友,并一再强调将动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叙利亚不会出现任何政权更迭。与此同时,叙利亚内乱越来越与伊朗的核计划相互交织,以色列和伊朗围绕着核计划而出现的对抗也在加剧。这意味着叙利亚局势一旦失控,叙周边国家会不会直接参与到叙内战中去。人们担心叙利亚暴力活动不会仅局限于叙境内,该国的冲突也许会重新点燃黎巴嫩和伊拉克内战,土耳其也可能陷入这场地区性战争,叙利亚危机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地区性战争。

目前,叙利亚交战双方没有任何一方打算向另一方求和,如果没有外来军事干涉,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恐怕无法战胜反对派武装,叙反对派武装也无法战胜巴沙尔。叙利亚问题最终不论是政治解决还是军事解决,叙利亚的命运将会一直困扰叙周边国家。一些专家认为,叙利亚政权的改变将成为美国、欧洲和阿拉伯海湾国家借机摧毁伊朗在该地区势力的手段。不排除在巴沙尔之后,黎巴嫩真主党成为下一个目标。

叙利亚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像当初的利比亚,唯一不同的是,巴沙尔目前还硬撑着,因此叙利亚战事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而黎巴嫩的教派纷争只能是愈演愈烈,叙利亚危机的外溢效应将继续发酵。

(作者:顾正龙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