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剧变使地区局势出现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化。当前,中东乱局频仍,叙利亚危机仍在发酵,伊朗核计划持续推进,巴以冲突时断时续,地区伊斯兰势力不断蔓延。展望2013年,中东形势可能呈现几大趋势。
世俗与宗教力量博弈加剧
中东剧变后,蛰伏多年的政治伊斯兰势力成为最大赢家,不少国家出现伊斯兰势力上台或得势的情况,“阿拉伯之春”正变成“伊斯兰觉醒”。但多数中东国家世俗力量长期掌权,政教分离观念深入人心,由此使世俗与宗教势力间较量,成为未来中东政治生态中的新景象。例如,埃及政权更替后,穆尔西胜选使穆斯林兄弟会势力日趋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但军队、司法体系乃至行政机构中,仍是原政权人马,双方互不买账,围绕权力分配、人民议会合法性、宪法制定等问题明争暗斗,导致埃及政治重建进展缓慢。展望2013年,中东政治转型国家内部世俗与宗教力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将有增无减。统计表明,1960年以来全球共有103个国家发生民主转型,其中57国成功转型,另外46国出现停滞。阿拉伯世界多数国家并不具备推行民主政体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民主转型将漫长坎坷,“阿拉伯之春”很可能演变为“阿拉伯之秋”乃至“阿拉伯之冬”,甚至不排除最终产生新的“失败国家”的可能。
阿拉伯世界影响力下降
中东剧变以来,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出现严重政治动荡乃至政权更替。这既表明这些国家内部积弊丛生,也意味着未来相当长时期,政府可能忙于内部事务,地区影响力下降。相较而言,海湾国家由于长期奉行高福利政策,并在中东剧变中“用钞票换平安”,暂时躲过了“政权更替潮”。目前,海湾国家经济实力可观。从2000年到2012年,整个中东年均收入增长为3.5%,而海合会国家为5%,卡塔尔达l3%。海湾国家银行总储备达10万亿美元。经济优势使海湾国家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日渐形成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例如,埃及50%的股票为海湾国家所有,约旦75%的股票为卡塔尔和阿联酋所拥有。实力增长使海湾国家在地区事务中表现活跃,利比亚、也门、巴林、叙利亚等国政局演变处处可见海湾国家身影。展望2013年,海湾国家在地区事务(尤其是叙利亚危机)中的影响力可能进一步上升。不过,这些海湾君主国先天缺陷明显(如军事实力孱弱、经济结构单一、政体落后、小国寡民等),“富而不强”,难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地区力量极。海湾国家与西方联手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策动政权更替,只会削弱阿拉伯世界影响力,使海湾国家难以承担带领阿拉伯世界走向复兴的重任。
伊朗地缘环境日趋艰险
一是叙利亚政局恶化威胁伊朗地缘处境。叙利亚是伊朗最重要地区盟友,随着叙利亚动荡加剧,巴沙尔政府日趋岌岌可危。一旦巴沙尔政权垮台,该国很可能落入逊尼派势力之手,叙利亚很可能转而投入西方和海湾国家怀抱,伊朗不仅失去最重要的地区盟友,而且伊朗与真主党之间的联系纽带也将被切断,伊朗多年苦心经营获得的地缘政治优势将转瞬化为乌有。即使巴沙尔暂时保住政权,其实力也将大为削弱,而且叙利亚危机持续时间越长,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就越是疏远。二是西方对伊朗核问题制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2年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能源、金融等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由此导致伊货币大幅贬值,石油出口明显下降,通货膨胀严峻,伊朗经济发展受损明显。在美国当前无力对伊朗动武,日趋将能源和金融制裁视为削弱伊朗的有效办法。未来一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很可能继续加大对伊朗制裁力度。三是以色列单独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可能性增加。2012年12月1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伊朗在2013年春季或夏季生产的浓缩铀将足够制造一枚核弹。伊朗核威胁越来越大,但美国又拒绝为伊核计划设置“红线”。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冒险对伊朗单独动武可能性增大,内塔尼亚胡就宣称2013年必须直面伊核挑战,暗示以色列可能单独动武。
叙利亚危机演变迎来“关键年”
由于西方国家和海湾国家对叙利亚反对派不断“输血”,而巴沙尔政权则“失血”越来越多,叙利亚内战天平日趋向不利于巴沙尔政权的方向发展,2013年将成为决定叙利亚政局走向的“关键年”。大体看,叙利亚危机演变不外三种结果:一种是巴沙尔血战到底,重蹈卡扎菲的下场;第二种是效仿突尼斯的本·阿里,被迫到国外避难;三是效仿也门的萨利赫,通过和谈实现权力交接。
不管哪种结果,叙利亚政权更替都将产生巨大外溢效应。一是难民问题日趋凸显。叙利亚危机已造成300万难民,其中50多万难民涌向周边邻国,给周围的土耳其、约旦、黎巴嫩等国财政、治安带来巨大压力。二是教派矛盾日趋凸显。叙利亚已成为地区教派势力角逐的主战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明显站在叙利亚反对派一边,以伊朗为首的地区什叶派主导的国家或政治势力则力挺巴沙尔政权,一旦该国政局失控,该国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可能日趋公开化。三是地区库尔德问题日趋凸显。叙利亚、伊朗乃至伊拉克库尔德人联手助推,使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重趋活跃。如果叙境内库尔德人失控,很可能与土耳其库尔德人形成共振,使库尔德问题成为中东地缘格局重组的新变数。
(作者: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