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中东问题专家解读非洲极端势力
发布时间: 2013-01-31 浏览次数: 91

原标题:极端势力蔓延 非洲“通向”中东

本期嘉宾

张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金平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教授

李维建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第二十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27日至28日在埃塞俄比亚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泛非主义和非洲复兴”。非盟委员会主席德拉米尼·祖马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非洲要抓住机遇,力争在未来5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实现非洲复兴。然而,就当非盟成员热议“非洲复兴”时,阿尔及利亚刚发生不久的人质危机再次给“非洲和平与复兴”这一主题蒙上了阴影。近来,非洲安全局势因政局动荡和恐怖活动频发出现恶化,除了阿尔及利亚突发人质事件,马里军事政变引发内战仍在持续,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还不断在发起恐怖活动……

非洲哪些地区受到极端宗教势力滋扰?该地区恐怖势力与中东的恐怖组织有何联系?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军事行动正在加强,是否意味着反恐重心将从中东转移至非洲?本期南方时事圆桌邀请了三位国际问题专家“解疑答惑”。

1  重灾区在哪里?

南方日报: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引发外界对非洲恐怖组织的关注。据您了解,非洲恐怖活动频发的重灾区集中在哪里?

张春: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一直到西部的马里、毛里塔尼亚这一片横贯东西的地区倍受恐怖主义势力侵扰

阿尔及利亚的人质危机从侧面反映出非洲恐怖主义严重的现实。在非洲大陆,最受关注的是这样一条恐怖势力较为集中的地带: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一直到西部的马里、毛里塔尼亚这一片横贯东西的地区倍受恐怖主义势力侵扰。具体来说,东非国家索马里的“青年党”、乌干达的“圣灵抵抗军”、刚果(金)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等极端宗教组织在当地很活跃。这一地带是民族、宗教、地理环境交叉更替的地带,很容易为恐怖分子提供温床。从宗教上讲,这一地带混有伊斯兰教、天主教、本土原始宗教等宗教,宗教状况非常复杂;从民族上讲,这里是阿拉伯民族和黑人的混合区,民族矛盾时有发生;从地理上看,这里是沙漠与绿地的分界线一带,也是游牧民族与耕种民族的交叉之地。

李维建: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索马里、尼日利亚

阿尔及利亚的人质危机震惊国际社会,其实在非洲并不只是这一个国家有恐怖威胁。北非的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等国家都存在恐怖网络,由于这些国家的打击比较严厉,恐怖势力的力量并不突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里,索马里的极端组织非常多,比如“青年党”、“伊斯兰法院联盟”等反政府武装力量在国内完全有力量兴风作浪;西非长期受到恐怖主义侵扰的国家是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北方是伊斯兰主义者聚集地,南方主要是基督徒,宗教和民族关系非常复杂,是一个国内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该国的极端宗教组织“博科圣地”组织多次制造爆炸和袭击事件,成为尼日利亚国内政治不稳的主要幕后黑手。

2  恐怖势力增强原因?

南方日报:有分析称,非洲一些国家中央政府控制力弱为极端势力不断壮大提供了条件。据您观察,非洲恐怖势力力量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李维建:各国的边界地带,往往是无人管控的地带,该环境让恐怖分子很便利地在各国流窜

造成非洲极端宗教势力不断壮大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非洲各国的边界非常复杂,在各国的边界地带,往往是无人管控的地带,该环境让恐怖分子很便利地在各国流窜;第二,恐怖势力活动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是贫穷的国家,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多有此特征,贫困的生活条件和不公的社会环境为极端势力成长提供了土壤。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非洲极端宗教组织主要的政治诉求是恢复伊斯兰教法的统治,由于伊斯兰教法是中世纪的一套完善体系,某些教义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及全球化的步伐,可极端势力依然想将其发扬光大。从这点可看出,非洲的极端势力有明显的反西方、反现代的特点。

张金平:每一次政治动荡都是恐怖组织扩展活动空间的良机

第一,凡是恐怖势力比较活跃的地带多是政局和安全局势失控的地区。每一次政治动荡都是恐怖组织扩展活动空间的良机,地区局势失控就更利于恐怖组织拓展活动空间;第二,恐怖组织的“组织化”增加了其野心。当极端组织积聚了相当的组织化能量之后,其诉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可能诉诸恐怖暴力;第三,恐怖势力壮大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一些面临极端宗教组织威胁的非洲国家,其经济和文化没享受到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好处,反而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财富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等弊病,当地民众对此多有抱怨,恐怖势力很容易借机发起针对政府和西方人员的暴力活动。

3  与中东恐怖组织有何联系?

南方日报:非洲的极端宗教组织与中东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春:中东地区恐怖大佬为非洲极端势力发展提供了指南和启示

它们有多重联系。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争对基地组织造成了重创,之前在中东地区受训、追寻过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成员,现在很多已从中东转移至非洲。除了有形的联系,其他的联系更多是精神方面,中东地区的本拉登等恐怖大佬为非洲的极端势力发展提供了一种指南和启示。比如基地组织的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2000年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该组织的成员最早是阿尔及利亚内战中的残余分子,在“9·11”事件发生以后,基地组织的国际化趋势给这些人员很大启发,这些成员逐渐意识到走国际化路线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于是他们于2007年改名为“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

张金平:存在精神、通道、资金、人员联系,暴力活动相互呼应

存在一些形式上和实质的联系。第一,中东和非洲的极端宗教组织存在精神联系,它们都崇尚恐怖暴力、崇尚极端理念,尊崇“基地”符号;第二,两者有通道联系。比如,埃及的恐怖分子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也门作为通道和避风港了;第三,两者还有相互筹集活动资金、招募培训人员的联系;第四,中东和非洲(尤其是北非)在地理上接近,两地的恐怖分子有密切的战略联系,它们会根据地区局势的变化,与对方的暴力活动相互呼应。可以说,两地的恐怖组织在人员上可能相互熟悉,有相似的语言及相通的政治信念。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