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1月31日文章】题:西进:中国对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回应
在中国,毛泽东曾有过这样的一句军事战略名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正当中国外交政策界在认真思考如何反击美国针对亚洲的再平衡战略时,有人提出一项重大的战略提议,那就是中国应把注意力从争夺激烈的东亚移开,将其地理上的关注重点向西再平衡,转向从中亚到中东的广大地区。
这项被称为“西进”的战略,是近日由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在去年10月阐明的。这一提议目前已经过学术研究阶段,外交政策机构重要人士都已被调动,对它的可行性、贯彻实施和世界可能的反应进行调研。据中国一位著名中东问题学者说,王教授的文章是中国过去两三年中很重要的政策论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也在积极对“西进”战略的细节与含义进行调研。
“西进”的逻辑相当简单,体现了中国目前陷入的复杂的地区泥淖。
相比之下,与中国西部毗邻的地区,其中包括中亚、南亚和中东不存在任何这样的风险。按照王教授的观点,该地区没有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也没有已存在的经济一体化机制。从战略上讲,华盛顿正在从该地区抽身(它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就表明了这一点),留下更多的填补空间,并给中国留下了理想的向西挺进的机会。不同于在东亚,美中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关系肯定会更具合作性,因为两国对经济投资、能源、反恐、防止核扩散和维护地区稳定有着共同的利益。此外,既然“美国迫切希望中国帮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获得稳定”,那么“西进”就会使北京额外获得对付华盛顿的战略影响力。从这个层面上讲,它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平衡的美中关系。
王缉思仍在不断完善中的“西进”战略主旨是要加强中国在中亚、南亚和中东的存在、资源和外交努力。北京将加快以中国为首的“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以确保能源供给和大宗商品穿过欧亚大陆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西部,同时加强与该地区的经济关系。为了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实力和软实力,中国将通过外交接触、人员交流、对外援助和学术研究项目,将投入更多资源,与该地区国家构建更密切的关系。
这一战略已经在接受充分检验。周永康2012年9月访问了喀布尔,这是中国高级领导人自1966年以来首次访问阿富汗,并签署了许多安全和经济协议。中国承诺将协助阿富汗训练警察,提供资金以及装备,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此举意味着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中国放弃了先前不干涉的立场,转而采取更为积极的参与政策,以使这个骚动不安的邻国获得稳定。中国每年还在宁夏举办一次中阿经贸论坛。2012年9月的这场活动关注重点大大扩大,从经贸扩大到了在能源、文化、人力资源和教育方面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合作。
应该指出的是,提议“西进”,王教授并非主张放弃东亚,就像美国重心转移并非意味着华盛顿放弃了中东一样。事实上,他主张的是中国自身也要进行“再平衡”,在其传统单一的关注重点东亚与促进中国崛起——海上与陆上力量的追求齐头并进——的另一地理角度间实现再平衡。的确,鉴于台湾、朝鲜以及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海上争端等“热点”的不稳定状态,东亚不是中国可以抽身的地区。为了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中国政策分析家正在积极推进美中关系的“重启”。就中国在该地区引发争议且咄咄逼人的举动而言,这势必是某种不言而喻的妥协,以缓解紧张局势,减少不信任感和潜在的对抗。
(作者:孙云(音)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访问学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