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刘治琳:卡扎菲预言在马里的实现
发布时间: 2013-03-07 浏览次数: 53

去年马里北部发生叛乱。今年110日,约1200名图瓦雷克和伊斯兰武装分子,经过数日激战,夺取了由马里政府军控制,距离首都巴马科600公里的战略重镇孔纳(Konna)。然后,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兵临马里军事要塞莫普提(Mopti)城下。一旦莫城失守,武装分子便可沿尼日尔河挥师南下,直逼首都巴马科。军情紧急,111 日,法国应马里政府请求,匆忙出动战机,在法国地面部队尚未抵达的情况下,便对盘踞在马里北部的叛军实施空中打击。面对法军猛烈空袭,图瓦雷克和伊斯兰武装分子迅速“消失”。随后赶到的法军地面部队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抵抗,轻易收复了马里北部的孔纳(Konna)、加奥(Gao)、通布图(Timbuktu)、基达尔(Kidal)等北部城镇。法国军事行动初战告捷。

这种局面难免使人想起当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在美国B52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狂轰滥炸之后,美军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很快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的数十万大军悄然“蒸发”,伊拉克政府的海量武器弹药流入社会。小布什得意洋洋地宣布“使命已经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成为后人笑柄。然后,伊拉克战争持续了8年多,美军死亡近5000,花费约1万亿美元。而塔利班在美国巡航导弹和飞机轰炸之下,也迅速“消失”。如今,阿富汗战争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美军阵亡2000多,花费数千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已无出路,只好撤军。

美国同历史上任何试图征服阿富汗上的帝国一样,均已失败而告终。事实再次证明阿富汗确实是帝国坟场。美国为上述两场战争付出了高昂代价,“赔了夫人又折兵”,导致美国国内反战声浪高涨。这也为奥巴马试图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大调整提供了一定的民意基础。

法国在马里的军事干涉行动规模根本无法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相比,但是两者之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迄今,法军、马里军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派出的军队,共约50006000千人已经开进马里北部,拟对“四散逃窜”的图瓦雷克和伊斯兰武装分子以及基地组织武装实施围剿。但是,法国表示拟于3月从马里撤军。人们对法军能否顺利离开马里产生了疑虑。

法国为何出兵马里?

为何法国对于军事干涉马里的态度如此积极?除了马里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之外,主要关乎其切身利益。马里是一个产金国。更重要的是位于尼日尔国内的大铀矿距离马里边境仅200公里。该矿是由法国公司经营,法国国内使用的70%的铀来自这里。法国的军事行动也有确保法国铀料供应的考虑。

但是,人们不难看出,法国急忙介入马里的军事行动暴露了法国的诸多问题。首先,法国对于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略显力不从心。马里是一个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内陆大国,面积1,241,238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本土面积(543,965平方公里)的两倍多。法军的调动、军事装备和后勤供应,一律需要空运。而法国自身缺乏足够的运空能力,只能借助美国、英国、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国派出的运输机协助。此外,法国自己没有无人机侦察系统,军事情报要靠美国提供。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代战争就是“烧钱”。而法国的经济实力(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约2万亿欧元)和军费支出都有限(2012年国防预算为412.3亿欧元),军队数量不足(陆、海、空三军和宪兵共约34万人),难于承担上千亿欧元的高昂军费,更难支撑在马里长期进行反恐战或长期占领。

此外,来自《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数千名军队缺乏武器和资金。他们要求西方国家出资10亿美元。迄今仅获得一半承诺,且迟迟不到位。而数千名西共体国家的官兵、武器装备和生活物资也需要大量运输机。这些都需要法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承担。这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士兵,在语言、军事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为统一指挥调动造成诸多不便。

此外,法国对马里的军事干涉略显“孤单”,与美国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不能相比。迄今,尚无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愿意承诺派地面部队相助。北约公开宣布,不介入法国的军事行动。英美都在设法消减军费开支,更不愿意向海外派兵。

最重要的是,法国对于其在马里的军事行动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法国出兵是仅仅协助马里军队把占据马里北部的叛军和伊斯兰武装分子驱逐出国境,还是把他们剿灭,重建马里北部的和平与秩序?法国总统奥朗声称,军事行动要进行到“恐怖主义被打败为止”。

明眼人不难看出,叛军、基地组织和伊斯兰武装分子的有生力量并没有受到重创。他们采取的是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为躲避法军空袭和地面部队进攻“锋芒”,有计划地、主动地、有序地撤退到了沙漠深处、丛林或山区。有的撤退到邻国毛里塔尼亚,有的转移到邻国尼日尔,有的刮掉胡子,换上当地人服装,隐蔽到居民或难民之中,伺机反扑。

他们很像阿富汗的塔利班或由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和圣战分子组成的《叙利亚人民胜利阵线支持者》(Supporters of the Front for Victory of the People of Syria)一样,混入民间,运用汽车炸弹或自杀式炸弹,突然袭击法军和马里政府军,制造混乱和破坏。这是一种正规军很难对付的游击战术。因为他们是一种“隐形”敌人。

116日,基地组织武装占据了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的阿迈纳斯(In Amenas)天然气厂,劫持了大批西方人质,导致37位外国人死亡,并扬言要对法国军事干涉马里进行报复 《伊斯兰信仰卫士》和《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都警告法国必须停止在马里的军事干预行动,否则法国在穆斯林世界的侨民和法国本土居民都会成为打击对象。西非有3万多法国人,法国国内有3%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约500多万穆斯林),10%的人口与马格里布国家有联系。近日来,基地组织和伊斯兰武装分子已经有所行动。未来恐怖袭击活动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卡扎菲的预言实现了

马里北部形势突变与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密切相关。因为居住在马里北部的图格雷克人中有一部分在利比亚军队中服役,即“雇佣兵”。他们在利比亚军队中受过专业训练,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2011年,在西方国家大力协助下,利比亚“革命”成功。卡扎菲于当年10月***之后,利比亚出现了无政府状态。老卡花费数十亿美元从外国购买的大批先进武器,分别储存在近千座军火库里,其中多数原封未动,诸如,机枪、大炮、高射炮、高射机枪、导弹、肩扛式火箭桶,地对空导弹以及大量弹药和爆炸物等,均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任人哄抢,持续时间长达16个月之久。

卡扎菲军队中的图格雷克雇佣兵“顺手牵羊”了大批武器和弹药,用敞篷式卡车源源不断地运回了马里和尼日尔等国。据估计,仅被他们开走的卡车就达300多辆。武器数量难于估算。当时西方媒体曾有报道。海量武器和弹药流入利比亚周边国家。人们都低估了这些武器扩散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卡扎菲曾警告,如果他被推翻,北非将出现混乱和圣战。他的预言很快实现了。

从卡扎菲军火库里抢来的各种武器迅速壮大了马里北部的造反力量,导致马里北部的局势发生突变。图格雷克人最大的造反团体“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The National Moveme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Azawad (MNLA)]获得了先进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战士以及从出售武器获得的现金,成为马里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大反叛队伍。而马里政府军的装备却很差,战斗力不强,根本不是造反军的对手。

2012321日,马里军人发动政变,杜尔政府被推翻,从而引发内乱,为造反军提供了天赐良机。“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占领了马里北部地区。

此外,马里北方还存在若干伊斯兰极端组织,他们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十分复杂,其中之一就是“伊斯兰信仰卫士”,它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并肩战斗,进攻势如破竹,马里政府军如同“秋风落叶”,不堪一击。

330日,马里北部基达尔省首府基达尔(Kidal)被“伊斯兰信仰卫士”攻占,第二天加奥陷落。“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和“伊斯兰信仰卫士”的旗帜在该市同时升起。41日,造反军占领非洲文明之都,世界名城——通布图(廷巴克图)。至此,马里北部基本落入叛军手中。46日“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宣布被其占领的基达尔、加奥、通布图地区为“阿扎瓦德独立国”。非盟和欧盟拒不承认。

鉴于马北方三大区均被上述武装组织控制。12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马里问题2085号决议,授权向马里派遣为期一年的“非洲领导的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AFISMA)。但是,由于今年110日,叛军和伊斯兰武装分子夺取了战略重镇孔纳(Konna),引发了法国的军事介入。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约有2000-3000武装人员,其斗争目标是要求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伊斯兰信仰卫士”也有约2000-3000战斗人员。它是一个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属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l-Qaeda in the Islamic MaghrebAQIM)一个分支。该组织也得到了大量来自比利亚的武器,战斗力十分强大,其奋斗目标是要在整个马里实施伊斯兰教法(sharia)。

使马里问题更加复杂的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也乘机进入马里北部,试图把这里变成基地组织和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大后方。“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在90年代,阿尔及利亚的内战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核心成员约有3000人,主要来自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塞内加尔等国,有的甚至来自阿富汗。多年来,他们势力已经发展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区。该组织通过在马里北部的沙漠古商路贩卖毒品、走私香烟以及绑架西方人质获得了大量赎金。他们资金雄厚,拥有来自利比亚的重型武器,成为该地区武器装备最精良,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团体。所以,马里北部在实际上已经被他们控制。他们有钱,为了赢得人心,竟然给当地的穷苦人发糖果和椰枣等食品。贫穷的年轻人为生活加入他们的行列。为了获得法国的军事情报,他们向当地居民或商人免费提供卫星电话和高额酬金。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阿尔及利亚南部和马里北部地区已经经营了多年。他们适应了马里北方的恶劣气候,对当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有一支高度机动化,熟悉沙漠环境,神出鬼没的部队。据估计,目前他们退守到了基达尔附近的山脉(the Adrar des Ifoghas mountains)之中。这里地形复杂,有许多山口和洞穴。他们把这里作为训练基地,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和食水。它易守难攻。法军难于发现与剿灭。他们有计划地撤退到此,可能是为了引诱法军深入,然后进行伏击或把这里作为偷袭法国、马里以及其他非洲国家军队的基地。

马里会成为第二个阿富汗吗?

法军驱赶马里北部的叛军和伊斯兰武装分子并不难,巴黎已经取得了战术性胜利。但是,如何把战术成果转化为持久胜利,法国需要在马里长期驻军才行。

如果日后法军在马里的清剿行动受阻,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就有可能陷入类似阿富汗战争的尴尬局面。如果出现较大人员伤亡,更有可能引起法国舆论的反感,从而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

这场战争对于马里来说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对西非经济共同体来说,是要维护地区稳定。而法国是为了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切身利益。

伊斯兰武装分子极可能隐藏在城市居民或难民营之中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如果法军对居民区进行轰炸,势必伤及无辜,像阿富汗那样引起当地人不满。

如果法军为了防止自己深陷泥潭,为摆脱困境而仓促撤离,把清剿任务交给马里军队、西共体以及乍得派来的部队。他们很难应对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基地组织和圣战分子。那么,躲藏到马里东北部山区的武装分子可能会迅速反扑,重新占领马里北部。一旦,他们卷土重来,法国的军事干涉就会前功尽弃。

马里北部的图格雷克人要求独立,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政治问题。这也是马里北部动乱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马里北方无法实现持久和平。如果法国处理不当,卷入马里北方的宗族矛盾之中,便会难于自拔。当年美军卷入了索马里的部族矛盾之中,最后只好狼狈撤离。

马里共有7个邻国,边界线漫长,且似有若无。有的仅存在于纸面上,有些地段并无界标。边界管理极其松散,有许多地段根本就没人把守,极端分子可以自由进出,各种供应不成问题。

马里的邻国也各有自己的问题。从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到南部沿海地区的科特迪瓦,国内都存在暴力、极端主义和不稳定,应对突然来自马里的武装分子的能力都很有限。西部的毛里塔尼亚存在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极端分子在活动。东部的尼日尔的图瓦雷克人也要求独立。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则存在基地组织。在90年代,伊斯兰极端分子叛乱导致约10万人死亡。迄今,武装分子仍然在该国东部靠近马里边界的沙漠和山区活动。在该地区,阿尔及利亚的军车车队多次遭到伏击。

法国军事介入马里如同“挥舞拳头打跳蚤”,叛军和伊斯兰武装分子“四散逃窜”,不但解决不了马里问题,而且可能会演变成地区危机。为躲避法国的空袭,叛乱分子逃到马里邻国,危害这些国家的稳定。埃及总统穆尔西指出,埃及不同意在马里的军事干涉。原因是它会导致战争和冲突在地区蔓延。英国首相卡梅伦对法国在马里的军事行动发表评论时指出:“这将需要一种大约持续多年,甚至数十年,而不是数月的反应。而且这需要一种具有耐心的、艰苦的、坚忍不拔的与智慧的反应”。

总之,法国要在马里北部“打败恐怖主义”如同“后羿射日”,也很难解决马里的民族矛盾。最大的可能是法国像在乍得那样,在马里长期驻扎少量军队,维持马里北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已经证明,外界通过军事干预,试图解决一个国家的民族矛盾都是徒劳的。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而且需要高度耐心和智慧。

(作者:刘治琳 外交部前信使外交官)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