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马苏德·哈尤恩:中国多方位拉近中阿关系
发布时间: 2013-03-11 浏览次数: 140

国际关系与安全网站38日文章,原题:奇怪的伙伴:中国进军中东

2011年,阿尔及利亚宗教事务部长布阿卜杜拉·格拉马拉宣布阿尔及尔大清真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合同的消息,中标方不是本土的阿尔及利亚公司,也不是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如黎巴嫩,甚至也不是邻近的非伊斯兰国家,如西班牙(与伊斯兰世界渊源久远)。大大出人意料的是,20112月的合约签字仪式正式将这个13亿美元的大项目交给一个遥远的竞争者——国有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最终将有1万名阿尔及利亚人修建该清真寺。也会有7000名中国人。这些外来工人将会发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郊有一座兴旺的中国城,那里的店铺、餐馆和人流会让他们想到国内。他们还会发现有大量阿尔及利亚警察保护他们。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较少涉足伊斯兰国家,基本上不引人注目。但“9·11”事件让北京看到在伊斯兰世界加强商贸伙伴关系的机遇。就在那次恐怖袭击后,中国成立中阿友好协会,用于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往来。

9·11”过去才十多年,中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的最大买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对中东的出口猛增近一倍,2010年中国还超过美国成为对中东出口的领头羊。

北京希望在经济上征服伊斯兰世界,为此不仅一再保证其企业会顾及伊斯兰教规,而且制定包括宗教、金融和政治的明确计划,十分讲求务实。笔者在2010年见识了中国的这种多方位做法。当时,笔者访问中国广州的一处建筑工地。当地政府雇用的工人从早晨6时干活到午夜,加班加点修建一座中国式清真寺。当地穆斯林领袖表示,这座清真寺是为穆斯林过斋月准备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但是,这与其说是对当地穆斯林的一个姿态,不如说是为了欢迎国际穆斯林邻居。

不过,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商业往来也面临麻烦。北京对受“阿拉伯之春”影响的国家越发担忧,害怕政治不稳危及生意。但持乐观态度的人表示:“阿拉伯国家出现的问题将令中国更加关注中东政治和社会变化。中国在中东有利益存在,因此将继续同阿拉伯国家合作。”

(作者:马苏德·哈尤恩 美国对华事务专家,汪析译)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