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马晓霖:伊战十年再看中东石油安全
发布时间: 2013-03-19 浏览次数: 50

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10年,伊拉克已被美国彻底征服:建立了三权分立和多党政治的宪政制度,并成功进行了两次大选;组建和训练了超过60万人的安全部队和国防军,美国不仅提供全套的武器装备,而且以美国方式招募、训练和锻造了这支阿拉伯和伊斯兰新军。不仅如此,美国借助一个大使馆和三个领事馆及上万的外交人员对这个国家的运作产生影响,而且保留了一定的基地和人员。至此,波斯湾以西的广袤石油产区,第一次完全处于美国的全方位控制或保护之下。这意味着中东60%的石油不会轻易停止生产和出口,甚至说,包括波斯湾东岸伊朗在内的全部中东石油主产区,都不会出现断油之虞,除非美国发动新的地区战争。

虽然不能绝对排除伊朗核危机引发战争的风险,但是,中东通往世界的两大石油通道——波斯湾和苏伊士运河,都处于美国的绝对掌控之下。这种从点到面、从面到线的掌控,可以说是伊拉克战争给中东石油安全格局带来的最大变化。

作为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三位的伊拉克,在过去10年中也是浴火重生,佳音不断,虽然爆炸、交火、绑架等治安问题在很长时间内肆虐不已,但遭到战争破坏、国际制裁和封锁冲击的石油工业逐步恢复,重新呈现繁荣景象。石油产能目前已上升到每天315万桶的高位,而且每日出口量可达250万桶,达到自1979年以来的最高产量。

不仅如此,最新勘探表明,伊拉克石油储量已超过1400亿桶,且由于局势趋于稳定,中国、英国等大国石油公司重返投标,也给当地石油行业发展带来巨大信心和财力支持。伊拉克石油部部长鲁艾比315日披露,未来5年将投入1730亿美元用于石油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希望5年内石油收入能达到6000亿美元,石油产量增长近2倍达到900万桶/日。如果这个宏大计划得以实施,伊拉克在中东石油格局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将大幅度飙升,成为真正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

但是,战后的伊拉克并非没有风险,它对世界石油的更多贡献有待一系列挑战的考验。

首先,伊拉克处于中东腹地,虽然美国基本掌控了中东地区的战与和大方向,确保各主要产油国的油区和出口基本安全,但中东毕竟是地缘政治高风险地带,政情变数大,突发事件多,不可控因素层出不穷。这使得世界石油市场在谈到任何中东份额的作用时,都得保持审慎的乐观。

伊拉克的周边环境目前相对险恶,可以说处在一个东西夹击的动荡地带。西边是战乱持续两年、死亡人数接近8万的叙利亚。原本在伊拉克活跃的“基地”组织残余力量已将重点西移至叙利亚,这对伊拉克是福音,但西去的祸水未必一去不复返。东边是因核危机而徘徊于战争边缘的伊朗,一旦伊朗卷入与以色列乃至美国的军事冲突,伊拉克难免池鱼之灾。

目前,伊拉克自身的治安并未得到好转,依旧动荡。萨达姆倒台,颠倒了稳定几十年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中部和南部分别占人口20%60%的逊尼派、什叶派一直处于日趋激烈的明争暗斗中;“基地”组织等破坏势力也不曾停止在双方控制区制造各种杀戮事件试图挑动双方陷入内战;双方不仅在政治权力上争夺不休,分享南部石油红利的诉求也常常引发对立。

伊拉克战争前,另一个石油主产区——北部的库尔德就失控于中央政府近10年,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加剧了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势头。作为联邦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库尔德不仅实现了高度自治,甚至试图独享石油财富。去年12月以来,由于与中央政府的收油受益分配争端进一步激化,库尔德切断辖区石油南下出口的通道,独辟蹊径,向西北借道土耳其走向海外市场,并于今年110日正式由土耳其一家公司经营,将库尔德石油运至土耳其南部的梅尔辛港出海。

库尔德在石油领域闹独立,不仅打乱了伊拉克中央政府对石油出口数量和价格的统一控制,而且意味着伊拉克主权、领土和资源统一分裂趋势的加剧,隐藏着极大的战争隐患。由于库尔德是个地跨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土耳其四国的地区性分离主义问题,一旦继续发酵、蔓延,将意味着整个西亚地区面临着一场“库尔德战争”的可怕前景,届时,对整个地区石油生产、运输和出口的影响就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看,伊拉克战争的遗患十分明显。无论是美国、地区大国和地区组织,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必须高度重视伊拉克战争的中远期后遗症,必须设法维护伊拉克各部族的团结与和谐,维护伊拉克主权、领土与资源的完整、统一和共享,否则,伊拉克分裂和内战引发的“蝴蝶效应”,将危及世界能源安全。

(作者:马晓霖,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