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王世达:三方博弈阿富汗
发布时间: 2013-03-19 浏览次数: 51

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出路何在,取决于美国、塔利班以及卡尔扎伊政府三方的博弈走向。

39日,正当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上任后首访阿富汗之际,塔利班对重兵防守的阿富汗国防部发起自杀式袭击,造成9人死亡、13人受伤。事实上,塔利班自今年2月份以来就明显强化了针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军政要地的武装袭击。这表明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推进甚至加速撤军进程,但阿富汗局势依然严峻。

美国与卡尔扎伊政权“同床异梦”。美国一手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并说服前国王查希尔等阿富汗内部各派势力同意卡尔扎伊担任最高领导人。在第一次总统大选期间,美军甚至出动直升机助卡尔扎伊提升人气。然而,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分野不断扩大导致双方越走越远。

过去十多年来,美国因阿富汗问题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民间反战情绪和朝野“重返亚太”战略考虑同步发酵。奥巴马政府急于减轻财政负担,并将更多资源投入其视为未来关键利益之所在的亚太地区,在阿富汗的目标诉求一再“缩水”,放弃了将阿富汗建成“民主样板”等“高端诉求”,转而避免塔利班再度武装夺权以及“基地”组织以阿富汗为基地威胁美国本土及其盟友的安全。美国反复要求卡尔扎伊“出重拳”解决政府腐败、滥用职权及执政效率低下等痼疾,避免上述问题为塔利班利用来“招兵买马”,甚至撇开卡尔扎伊直接与塔利班等反叛势力谈判,以便达成政治解决方案之后体面地从阿富汗“脱身”。

卡尔扎伊总统优先考虑的却是如何确保阿富汗主权独立及本人在“后撤军时代”政治生存和人身安全。在美国撤军进程及2014年之后继续使用阿富汗境内军事基地等问题上,双方也多有分歧。鉴于美国大兵并未给阿富汗带来和平与繁荣,相反却不断发生空袭误伤平民、焚烧《古兰经》等恶性事件,阿富汗民众反美情绪不断高涨。出于避免被视为“美国的傀儡”和扩大民意支持的考虑,卡尔扎伊一再公开与美国叫板,如216日命令阿富汗国民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呼叫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空中支援,避免再度发生误伤平民事件;24日以“美军及其帮凶绑架和拷问阿富汗人民”为由要求全部美军特种部队撤出战略位置重要的瓦尔达克省;28日再次颁布总统令,要求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3个月内将地方民兵武装的指挥权移交给阿富汗政府等。310日,卡尔扎伊更是语出惊人,公开指责美国与塔利班合伙恐吓阿富汗人民,以证明“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有必要在2014年之后继续驻扎在阿富汗”。驻阿美军司令邓福德则立即出面否认,称“这些言论毫无根据,不理解卡尔扎伊总统为何如此表态”。

美国与塔利班“欲语还休”。在鏖战十数年后,美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无法在战场上彻底消灭塔利班,政治解决早已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为此,美国方面软化和谈立场,其“和谈三前提”(塔利班必须遵守《宪法》、放下武器、与“基地”组织切割)有所松动。鉴于卡尔扎伊旨在拉拢塔利班的“和解与再融入”计划见效甚微,美国开始直接或者通过其他盟友与塔利班接触,如同意塔利班在卡塔尔开设“和谈办公室”,支持法国、德国邀请塔利班代表在本国境内展开接触等。

鉴于大批中下层指挥官在美军“定点清除”行动中丧生及对美国在阿富汗“撤而不离”的前景预测,塔利班高层开始对再度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产生怀疑,在和谈问题上也呈现出一定灵活性,其最突出的例子如2012年初同意在卡塔尔开设和谈办公室。但必须指出,塔利班高层总体上仍怀疑美国的和谈诚意,如20123月指责美国拒不释放在押的塔利班囚犯是“缺乏诚意的表现”,并宣布无限期中止与美国的接触。此后,尽管美国、卡尔扎伊政府与塔利班代表在不同地点会面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但塔利班反复重申并未重启和平谈判。

卡尔扎伊政权与塔利班“相煎太急”。塔利班虽然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扣上“恐怖组织”的帽子,但在阿富汗,特别是主体民族普什图人中仍拥有一定支持,总体上可被认为扎根于阿富汗土壤的军事政治组织。作为两支对阿富汗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卡尔扎伊政权与塔利班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一方面,卡尔扎伊政权内部对塔利班立场差异巨大。卡尔扎伊本人急于将同为普什图人的塔利班融入主流政治进程,反复呼吁塔利班坐到谈判桌前,甚至公开称塔利班为“我的兄弟们”。现政权内部前“北方联盟”势力却非常担忧塔利班卷土重来或者威胁北方民族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塔利班对卡尔扎伊政权“爱搭不理”,始终视其为美国的傀儡和“帮助外军占领阿富汗的帮凶”,不仅对卡尔扎伊的反复示好毫不领情,反而频繁袭击现政权的军政高层官员。卡尔扎伊之弟瓦里·卡尔扎伊和“和平高级委员会”主席拉巴尼等众多政府高层人物先后遇刺身亡。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地区国家在“后撤军时代”对阿富汗问题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尽管任何一个地区国家都不足以对阿富汗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相互之间一致或彼此抵触的在阿的利益追求所产生的系统性作用将深刻影响阿富汗的未来。

(作者: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