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刘中民:认清中国在中东的定位
发布时间: 2013-05-29 浏览次数: 36

中国并不需要因回应舆论要求而发布自己的中东战略。在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东变局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冷静认识中东和自身的情况无疑是中国中东外交的关键。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界和舆论界都有人呼吁中国应该阐明自己的中东战略,并发布类似中国非洲政策、拉美政策的政府性文件。在今年5月初,在巴以问题因中东变局而更加边缘化之际,中国邀请巴以领导人同时访华,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猜测,其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此举是否意味着中国要推出较之过去更加积极进取的中东战略。而在国内热议“西进战略”的背景下,中东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地位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这种关注的落脚点之一也在于中国是否需要制定和发布中长期的中东战略。

中国在中东尚缺乏影响力

在笔者看来,中国并不需要因回应舆论要求而发布自己的中东战略,而是要继续坚持以往因应形势变化顺势而为的外交策略。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具有破碎性的典型特征,使中国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中东战略。从区域角度看,中东是由海湾地区、东地中海地区(“肥沃的新月地带”)、北非马格里布等地区构成的地缘政治板块,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争夺地区领导权的矛盾与边界领土争端相交织,构成了斑驳复杂的地缘政治马赛克图景,这种情况使外部国家很难用一个整体性的区域战略去统筹中东,这也正是美国中东战略多次失败的原因所在。

其次,中东政治具有远超乎其他地区的剧烈变动性。战后以来,中东地区可谓问题丛生,既有波及整个地区且不断变换主题和形式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也有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更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种政治力量,这种剧烈变动性使外部国家几乎无法制定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中东战略。

最后,从中国自身而言,尚缺乏能够对中东事务施加足够影响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对该地区的事务尚处在涉足不深的初级阶段,对中东事务从过去总体超脱到目前的建设性介入,再到未来相对成熟的中国中东外交,将是一个十分艰难、漫长的历史过程。

笔者提出上述看法并不意味着主张中国在中东事务中无所作为,而是旨在强调中国介入中东事务必须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在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东变局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冷静认识中东和自身的情况无疑是中国中东外交的关键,其具体问题包括:首先,在思想上如何正确认知和评估中东事务的层次性,进而准确评估中国中东外交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其次,在理论上如何评估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的层次性,进而确立中国中东外交的目标。

评估中东外交环境

准确评估中国中东外交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必须坚持系统论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对中东事务及其与中国外交的相关性进行认知。

首先是国际体系层次。中国应充分认识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东地区事务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看,美国和西方权力下降导致国际社会和中东地区对中国的期待加大,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既要增强自身为中东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又要妥善处理同西方传统势力和新兴国家在中东事务中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当前,中东事务显然已经成为中俄战略协作机制、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和“金砖国家”对话机制的重要内容,并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平台。从国际体系的治理结构看,中东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全球治理色彩不断加重,一方面西式民主治理对“阿拉伯之春”的深刻影响仍然不容低估,另一方面中东国家“向东看”战略也使中国面临重要机遇。但是,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在总体上对中东的影响仍然有限,如何加强与中东国家尤其是转型阿拉伯国家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增强中国在中东的软实力,这是中国必须长期重视的问题。

其次是地区体系层次。当前带有地区性的中东问题主要有四:第一,中东国家的转型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转型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进入深水区,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的矛盾不断加剧,政治与社会转型困难重重。第二,叙利亚危机、伊核问题、巴以问题、南北苏丹问题等新老热点问题联动与外溢的效应不断加强。第三,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分化组合加剧,阿拉伯国家西沉东升、海湾国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导致地区格局严重失衡。第四,宗教政党、宗教组织、教派力量、宗教极端主义等多种伊斯兰力量交互作用,导致中东形势异常复杂。从地区层次看,如何开展和加强中国与转型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加强对转型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塑造能力;如何在热点问题上彰显中国外交理念,处理好建设性介入与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各种宗教力量尤其是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并找到与之打交道的妥善方式,都是中国中东外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最后是中东国家的单元层次:从基本面上看,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主要是阿拉伯、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四大民族国家单元的问题,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当前的新变化,始终使中国面临如何妥善平衡的巨大挑战。在未来一定历史时期内,在阿拉伯国家日趋分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中阿多边与双边外交的关系,如何改变在叙利亚问题三次行使否决权导致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华误解;如何平衡参与联合国框架下对伊朗的制裁与发展对伊朗的正常关系,都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界定中国在中东利益

中国中东外交的另一关键问题是必须清晰地界定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仍然是十分具体的利益,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谋求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首先是主权利益。在涉台、涉藏、涉疆等反分裂问题上,在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中东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都是中国赢得国际支持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板块。

其次是安全利益。自西亚北非动荡以来,转型阿拉伯国家动荡不安,中东恐怖主义的强劲反弹,不仅对我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海外利益安全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也会通过“三股极端势力”的渗透影响我边疆地区的稳定。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安全合作,既关涉中国海外利益安全,也关涉国内的长治久安。

再次是发展利益。在战略层面主要是战略机遇期的问题,也就是中东在当前国内热议的“西进”战略的地位问题;在具体层面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中东能源供应直接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能源缺口问题,同时也包括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等经济利益。

最后是国际形象。在历史上,中东国家尤其是广大阿拉伯国家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国家形象。但是,较之过去,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负面因素日益增多是一种不容否认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服务当地社会的良好企业形象以及道德文明的个人形象,都是摆在中国国家、企业和个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中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