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赵建明:伊朗新总统的核政策走向
发布时间: 2013-06-17 浏览次数: 40

“强硬派为伊朗政坛树立了核问题的政治正确标准,即在本土拥有自主核研发生产能力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原则几乎成为伊朗政要必须遵循的政治标准,这一标准限制了鲁哈尼政府在核问题上的让步空间。”

614日,伊朗结束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温和的保守派鲁哈尼因为得到改革派的支持而成为黑马,在首轮选举中以50.71%的优势击败卡利巴夫等候选人成为新一届伊朗总统。

十年一轮回,作为当年以暂停浓缩铀免于美欧制裁的执行者,鲁哈尼的当选让美欧和伊朗民众对当前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怀有期待,期望和平合作替代内贾德的核对抗再度成为伊朗主流的核政策。15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美国尊重伊朗人民在最近伊朗总统选举中的投票,依然愿意同伊朗政府进行直接接触,为全面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找到外交解决方案。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说,她愿意和鲁哈尼合作寻找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解决方案。

但是目前断言新任的鲁哈尼政府在核问题上峰回路转还为时过早。

过去的十年,伊朗的核发展喜忧参半。改革派和强硬派都曾交出过自己的答卷。

改革派哈塔米政府采取以暂停浓缩铀避免遭受制裁的政策,策略是合作求发展。但是暂停实际上让伊朗核进程几乎陷入完全停顿。

强硬派内贾德政府为推进核进展宁愿遭受制裁。策略是以对抗求发展,通过不惜对抗的边缘政策伊朗核进展一路高歌猛进,其在离心机的安装数量和浓缩铀纯度上取得的成果让改革派汗颜。但是尖锐对抗让伊朗遭受美欧的严厉制裁。美欧的能源禁运和以SWIFT为核心的金融制裁导致伊朗赖以维系的能源出口大幅下降。制裁产生的累加效应将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任鲁哈尼政府背负的使命更为沉重。需要重建美欧在核问题上的信任,让美欧解除制裁。

当伊朗核问题进入第二个十年,尽管伊朗亲改革派的鲁哈尼再度当政,但当年哈塔米的核和解政策的条件已不再具备。当年伊朗利用欧美矛盾和能源外交,实现的以第三国制约美国的做法已经失效。伊朗已经失去了欧盟的信任,在接触政策失败后转而同美国结成制裁同盟。美欧的意图就是只要逼迫伊朗在核问题做出重大而具实际意义让步,否则制裁只能持续和深化。

同样在内贾德的引领下,伊朗的核立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内贾德政府彻底改变鲁哈尼推行的暂停浓缩铀政策,伊朗凭借娴熟的边缘政策和谈判技巧将伊朗的核进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观讲,内贾德同西方在核问题上对抗的八年,也是伊朗核进程发展最快的时期。伊朗几乎拿到民用核能容许的所有东西。伊朗在纳坦兹之外另外兴建用于生产5%以上浓缩铀的库姆铀浓缩厂。伊朗的离心机装机数量也在稳步提升。伊朗浓缩铀纯度已经超过20%

更重要的是,强硬派为伊朗政坛树立了核问题的政治正确标准,即在本土拥有自主核研发生产能力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原则几乎成为伊朗政要必须遵循的政治标准,这一标准限制了鲁哈尼政府在核问题上的让步空间。在伊朗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核工业体系和不断取得核突破的过程中,鲁哈尼政府如果推行新的暂停政策必将遭受来自国内的强硬派和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鲁哈尼能够得到伊朗民众的支持,但未必能够赢得伊朗政治家的支持。

从伊朗国内的政治结构来看,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总统从来不是最具实权的位置。即使抛开伊朗议会对总统的牵制不谈,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对伊朗核政策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负责规划伊朗的核进程和方向。而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部门始终从属并受制于伊朗的宗教体系。因此,从权力结构视角看,鲁哈尼在伊朗权力结构中运作的空间相对有限。除非鲁哈尼能够成为像内贾德那样的强势总统,在外交或经济复兴方面力挽狂澜,否则鲁哈尼在核问题上走得过远过快,强力推行以和解合作为核心的核政策可能没有出路。

鲁哈尼手中推行和解合作的核政策的筹码相对有限。此前伊朗以暂停20%以上的浓缩铀换取美欧解除制裁的要价遭到拒绝。对新任政府来讲,鲁哈尼提出既让伊朗又让美欧接受新价码的可能不大。在双方信任缺失的情况下,鲁哈尼政府要让核谈判取得成功必须提出实质性条件。而一旦美欧算准伊朗核政策向和解合作方向改变,必将穷追不舍,直到证实伊朗核问题上的和平目的为止。

帕尔钦军事基地准入也是伊朗核谈判的争论议题。当地面建筑和土壤都遭破坏的情况下,帕尔钦已经成为可能引发质疑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意图的关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欧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需要伊朗做的是在核问题上的彻底摊牌,即彻底证明伊朗没有任何同核武相关的研发项目和计划。

尽管鲁哈尼声称期待同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在坚持核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外交灵活,但是由于伊朗核进展与经济制裁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坚持原则就意味着伊朗不能放弃上述在本土独立研发和生产浓缩铀的权利。但是美欧在证明伊朗核问题上的和平意图之前不会放弃制裁,而这只会导致伊朗同美欧的对立和现状的持续化。这必然限制外交灵活的空间和可能。

因此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伊朗新的政治领袖都将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艰难抉择。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发生重大变化的话,那肯定并非鲁哈尼政府一己所为,而是代表伊朗政治精英集团对新形势的认知和改变。

(作者:赵建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