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戴维•米利班德:叙利亚正沦为又一个阿富汗
发布时间: 2013-09-05 浏览次数: 18

叙利亚平民在内战中一再受到化学武器的攻击,又一次在外交与政治界引发了愤怒。然而,在目前提出(或者像英国那样,已经否决)的各项军事选择中,没有一项可以推动这场冲突的战局发生决定性转变。

我们远未接近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的最低点,尽管它已使中东腹地的五个国家疲于应付。

国际救援委员会(IRC)刚刚结束了一项针对叙利亚及其周边国家局势的为期6周的调查。无尽的苦难骇人听闻,局势完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前景黯淡。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基本的人道问题,我们的努力规模必须从根本上“换档”。

叙利亚2200万人口中,三分之一被迫流离失所。其中,500万人被困国内。他们面临着已夺取了10万人生命(其中包括7000名儿童)的暴力活动的威胁,他们也面临着伤寒等致命疾病的威胁,因为清洁用水与卫生体系已经瘫痪。叙利亚政府自己表示,该国60%以上的医院、80%以上的救护车已在战争中损毁。食品援助要达到平民手中困难重重,作战人员无视基本的冲突准则。

在叙利亚境外,逾200万难民在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与土耳其寻求避难场所。联合国(UN)预计今年年底叙利亚境外难民人数将达到300万人。脆弱的周边国家承受着巨大压力。约旦扎塔里(Zaatari)难民营在18个月里已成为该国事实上的第三大城市,而新难民仍在涌入(包括每天出生的13名新生儿)。同时,多数叙利亚难民不在难民营。他们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凑合,有的全家挤在一间小小的公寓里,或者栖居在废弃建筑中。

我们的调查证实了,叙利亚战争——其中夹杂着民主反叛、教派冲突、地区性的代理人冲突、全球大国角力——如今已成为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人们把叙利亚危机与20世纪90年代卢旺达种族屠杀引燃的难民危机相提并论。当时卢旺达有200万人逃离。但从规模与复杂性上来看,叙利亚难民危机更像苏联入侵阿富汗所带来的后果,当时阿富汗总人口有1600万,其中高达700万人逃离国境,主要涌入了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还有自己的问题)。

相似之处不仅限于数字。正如阿富汗一样,地区与全球角力把叙利亚酿成了一杯毒酒。就像阿富汗一样,叙利亚中部和东部有可能演变成具有地区乃至全球危险的“真空地带”。这是叙利亚反对派分化、而西方政府未能与土耳其等盟友一起打破外交与军事僵局的可怕后果之一。

过去两年来的人道主义努力收到了显著效果。叙利亚境内300万人获得的援助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叙利亚境外的难民正在接受教育,获得了住宿和现金援助。但不知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亦或干预伊拉克以后产生的厌倦感,联合国呼吁的全球募捐只筹集到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

达到需要的人手中的生活必需品不够。很多人的援助被切断,因为援助组织无法冲破武力包围,在检查点冒着被逮捕、遭谋杀的风险,或者躲不开空中轰炸。而这只是应急响应,远远谈不上考虑重建被毁坏的叙利亚大部分城市区域。

人道主义努力的重点应该很清晰:把援助物资送到陷入叙利亚交火或者战后灾难的人们手中,支撑起流落邻国的难民的生计。对于困在境内的难民,非政府组织无法阻止杀戮,但它们能阻止死亡。这意味着,在叙利亚全国范围内(包括跨越战线),难民能够安全地获得食物和医疗帮助。若医生惧怕因救治伤者而遭到报复(我曾亲耳听到叙利亚外科医生讲出这样的担心),那就把我们带回了黑暗时代。

在邻国,人们迫切需要帮助,政治压力与日俱增。不能指望东道国(尤其是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能够独立管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涌入。它们要求帮助的声音应该得到回应。

颇为明显的是:尽管在发达民主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不受欢迎,但多极世界又使这种参与变得日益必要。人道主义干预关乎人类需求,而非政治因素,但会产生政治后果。我们有能力拯救更多生命,但这需要资源和政治意愿。开战的鼓声意味着我们应当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努力,而不是将其抛在脑后。

(作者:戴维•米利班德,英国前外交大臣  译者/倪卫国)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