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沈雅梅:叙利亚变局让中国中东政策受考验
发布时间: 2013-09-13 浏览次数: 34

俄罗斯提出解决叙利亚化武事件的“去化武”倡议,叙利亚政府做出积极回应,美国顺势推迟对叙发动军事打击,一场战争危局得以暂时缓解。

日前,俄罗斯提出解决叙利亚化武事件的“去化武”倡议,叙利亚政府做出积极回应,美国顺势推迟对叙发动军事打击,一场战争危局得以暂时缓解,国际社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叙利亚问题出现新的转机。然而可以预计,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以化武换和平”的前途必将艰难。

阿拉伯国家各有用心

自从中东局势动荡以来,阿拉伯世界在地区多个热点问题上就难以统一发声或行动。面对叙利亚冲突,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埃及政权几经更迭,国内动荡形势难以平复,无暇他顾,对地区领导力下降。属于逊尼派穆斯林的海湾国家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畏惧“阿拉伯之春”殃及自身,采取抱团取暖、主动出击的办法,积极支持美国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希望用强力把“多米诺骨”牌效应阻断在巴沙尔政权上,并将祸水引向什叶派的伊朗。叙利亚周边国家伊拉克、黎巴嫩、约旦等被迫接收从叙流出的大量难民,国内安全堪忧,甚至与叙战乱形势发生联动,因而反对美国对叙利亚用强。

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弱化了其为叙利亚问题寻找出路的能力。在叙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后,阿盟于827日召开紧急会议,仅谴责叙政府应为叙境内出现化武袭击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却对美国准备对叙军事干预这一迫切问题不做表态。不仅如此,各国还通过对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援助的方式,在叙内战中扶植自己的代言人,实际上与叙国内暴力不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动武警钟长鸣

叙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后,美国迅速把矛头对准叙政府巴沙尔政权,通过公布情报评估报告、推动国会授权、发动公关攻势、拉拢盟国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筹备对叙军事打击。在俄罗斯提出叙政府交出化学武器的倡议后,奥巴马又陡然从战争边缘后撤,称将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叙利亚化武问题。这表明,奥巴马面对强大的民意反对和孤立的国际处境,难忘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惨痛教训,未敢轻易再起战端,其主导中东事务力有不逮,难以一意孤行。

但是,美一厢情愿地认为,叙利亚危局得到缓解是因为美国所划定的动武“红线”产生了威慑作用,因此仍然保持对叙利亚的军事包围态势,按兵不动,以期对巴沙尔政权及“去化武”问题谈判进程施加压力。考虑到美国对叙利亚问题的根本目标是推翻巴沙尔政权,以叙反对派中的亲美力量取而代之,而叙利亚将化学武器交由国际监管必将耗费一定时间,这个过程需要美国拿出一定的战略耐心。下一步有关方面“以化武换和平”的外交谈判将进入一个激烈博弈的新阶段。

战争升级没有赢家

叙利亚内战已经持续两年多,联合国方面称,冲突已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且冲突各方均犯下战争罪行和侵犯人权的罪行。国际社会必须敦促叙利亚各派尽快停战止暴、恢复谈判、启动政治和解进程,才能为叙利亚人民找到和平的出路。如果任由暴力升级,除了极端伊斯兰势力乘虚而入、乘势坐大之外,谁也不是赢家。

对叙利亚而言,冲突升级将引发失控乱局,造成“基地”组织渗透、武器走私、教派冲突等恶化。由于美国不信任叙反对派,对其划分远近亲疏,反对派对美国的回应也褒贬不一,反对派内部分裂加剧,叙政治和解的努力将更加艰难。作为坚定的“挺巴沙尔”力量,伊朗加紧防范。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认定美国对叙利亚政策剑指中东,下一个整治目标就是伊朗,因而对叙政府予以高调声援,对美国进行严词警告。以伊朗总统鲁哈尼为代表的温和保守派今后与西方发展关系时活动空间可能收窄,不利于刚刚呈现出积极势头的伊朗核问题国际谈判进程。

中国中东外交面临考验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坚决维护关于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国际准则,希望联合国调查小组查清叙化武事件背后的真凶,对其严惩不贷。中国也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大方向,反对美国等一些国家凌驾于联合国之上、蔑视其他国家主权、笃行黩武主义的做法。战争,不论其规模多大,历时多久,均会使中东地区陷于更剧烈的动荡,威胁到中国在中东的能源战略利益,考验中国在中东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极端伊斯兰分子在中东坐大,还可能影响到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总之,中国中东外交将做出最大努力,支持叙化武问题的解决,支持叙开启政治和解进程,并坚定捍卫联合国在此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沈雅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副研究员)

来源:大公网